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历史历史有意思
【史海沉钩】被中医“遗忘”的第十三科

【史海沉钩】被中医“遗忘”的第十三科

作者: 北辰王宥先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4:58 被阅读425次
祝由科
“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相信这句话激励了无数胸怀壮志的中国人。对中医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中医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别。但古时中医,与现代分科略有不同。古代医学分科。自元代始,至明隆庆年间,太医院分为十三科。

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分科与现代中医大同小异,但唯独最后一科祝由,大多数朋友鲜有了解,甚至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也只是略有耳闻。

今天,我将带大家了解中国最古老神秘的医学之一-祝由术。

什么是祝由术

祝由术在古代又被称为巫术,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

“巫”字,《说文解字》云:“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我们不妨再从字形来看,“巫”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大地。两横间有一竖相通连,代表天地相通。竖旁又有两人,整体观之,便是能通天地的人,中华文字,当真博大精深。

巫(篆体)

由于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术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本法在中国广为流传,多由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口传心授。

“祝由”一词的含义

单从字面意思来说,“祝”同“咒”;“由”,病所从生之由也。正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对“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但这过于简单的释义并未说清楚祝由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祝由等细节性东西,并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为“对病人讲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这距离历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远了。

《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这种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雨”字头的祝由符
祝由术的原理与方法

一.文字有灵

相传,祝由术由轩辕黄帝创立,因感受民生疾苦,所以授意左史仓颉创造一种类似灵符的秘字。

仓颉领命在思悟中,想到黄帝与蚩尤打仗时战场上的排兵布阵给予他启示和灵感,打仗首当其冲的是将帅、先锋及士兵,其次是天时、地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于是,仓颉把折磨人类的疾病看做是战场上的敌人,创立两种符头,一种以“尚”字为头,因尚字与饮食有关,人食五谷杂粮,所以才有百病,以“尚”字为将帅(实为治病的药),“食”字为兵,以作治病驱邪之用。另一种以“雨”字为头,由于雷能驱邪,所以能镇百邪。

“雨”字头的祝由符

由于仓颉的创意合乎天意,顺应自然。字造出来后,收到奇特效果,以致“天为雨粟,郁为夜哭”。黄帝憬然有悟,知文字之灵足以格天心而摄鬼魅。遂与岐伯咨商,在各个秘字下面标注所治之病,并配以相应引药,用来治病,疗效甚佳。此后这一医术逐步在民间推广开来,历代相传,久盛不衰,受益者不计其数。

二.心理暗示

东汉黄巾军首领张角起义时,书符焚烧后,将纸灰融于水中,饮者疾病自愈。由于很多人所得疾病为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心病一除,症状自然消失。

三.中医辨证

众所周知,中医之所以传承数千年,其精髓所在就是辩证论治,一人一方,有时同病异治,有时异病同治,都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来。祝由术属中医范畴,自然遵从辩证论治,加以不同的草药为辅,虚实同治。

祝由科“五戒十要”

四.运用方法

施术者需心怀正念,遵守为医德行,供奉轩辕黄帝像。施术时诵请神,祝笔,祝墨等咒语,按病症辨症,对症书写符箓,焚烧后将纸灰融在水中喝掉,然后送神。(因此法需心性俱佳之人才可传教,恐泄露天机,故在此不做赘述)

祝由术是骗局么?

祝由并非骗局,但是很多人打着祝由的名号来骗人。中医很早就发现,人心涣散,病是不会好的。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记:“又有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也一个大官病了,华佗认为他必须发怒才能治好他的并,于是要了他很多钱,而不去给他治病,然后不告而别,还留书骂他,大官怒了,喊人去追杀华佗,结果这时因为太生气了,吐了几升黑血,这时发现病好了。

这就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状况,治疗人体疾病的案例。

轩辕黄帝像
我与祝由术的渊源

笔者自幼仰慕道学,后就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于医院工作。一日回沈阳考试,路过中街怀远门,想起这里有一家叫“清风轩”的旧书店,书店老板姓杨,跟我颇为熟识。于是就去拜访,正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本《祝由科治病奇书》。因为之前一直很感兴趣,就坐下来翻了翻。

笔者当日所见之书

复问老板,是买来自己看还是给别人带的(老板比较热心,经常帮朋友代购书籍)。老板说,是太清宫一名外号叫“少爷”的小道士托他帮忙买的,可就在我没来之前,忽然来店里说不要了。我也认识这名叫“少爷”的道士,经常在老板这里搜罗一些道家书籍,但这次为何突然不要了,让我很费解。

我觉得此书与我有缘,就买了下来,问了几个修道的朋友,他们告诉我想使用祝由术,需在轩辕黄帝庙前盟誓。我找遍沈阳,也未能找到。忽然想起,自己工作的医院就在锦州的医巫闾山下,上网一查,刚好是轩辕庙所在。

从此便开始了修习祝由术的进程。前些日子看望病人,偶染病气,遂焚香叩拜,画了两道符箓,焚后冲水服下,第二天果然神清气爽,乃知古人诚不我欺。

医院宿舍里的简易香案 焚符取灰
北辰子寄语

祝由术作为古医家之经典,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无论是其辨证论治的观念,还是对中草药的运用,都合情合理。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虚实兼治,可以作为癔症,心理疾病和重症恢复期的辅助治疗。学习中医的朋友,可先望闻问切,对病患进行辩证,而后按经方加减开药,但以祝由符作为药引即可。

最后,奉上宋代周易、诗词大家邵康节的一首诗,与诸君共勉。

                      观易吟
                                宋 · 邵雍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神仙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宋徽宗听琴图

相关文章

  • 【史海沉钩】被中医“遗忘”的第十三科

    “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相信这...

  • 良渚博物院

    伟哉良诸五千年, 玉陶城织中华源! 欲说史海沉钩事, 人生不过一瞬间!

  • 【史海沉钩】从奇形怪状到方圆一统

    殖货流通,百业以兴。古泉集藏,在真与精。铜山療贫,吴邓遗恨;取舍有道,管鲍分金。 近些年随着古币收藏热的兴...

  • 史海沉钩:三绝碑是哪三绝?

    有朋友问起,三绝碑是哪三绝?我不由挠头,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 我知道他应该问的是哪一块,但也不敢肯定,这样没头没脑...

  • 《史海钩沉》隐私协议

    隐私政策 史海钩沉尊重并保护所有使用史海钩沉网络服务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为了给您提供更准确、更有个性化的服务,史海钩...

  • 江口沉银,史海钩沉

    从10月21日开始,四川博物院开始了名为“江口沉银”的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临时展,沐沐在上个周末也和朋友...

  • 史海沉钩 “明暗渐淡法” ——兼谈我们写实技巧的“缺失”

    作者:刘静 在绘画的行当中,提起冷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因他把握的写实技巧出色的细腻,不能不叫业内人刮自...

  • 沉海

    下雨了 如期而遇没有阳奉和阴违 一切自然的没有缝隙 你走了 意料之中没有幻想与奇迹 一切如愿的那么狠心 酒馆的那间...

  • 七夕

    上弦向西坠,新月玉如钩, 夜沉凉如水,一叶便知秋, 迢迢观星海,织女与牵牛, 乞巧望秋月,相思无限愁。

  • 【23】《隶书班》-《曹全碑》63班 第十五-十七天(兰小龙)

    第十五天,第十三课,《曹全碑》捺的笔法(自选) 特点: 第十六天,第十四课,《曹全碑》钩的特点(自选) 钩的概念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海沉钩】被中医“遗忘”的第十三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s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