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读一章
《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有意义

《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有意义

作者: 史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07:17 被阅读0次

《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有意义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无条件养育》,本章题目为《第9章孩子的选择》。

01 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有意义

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的: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非“小卒”。经历自主感很重要,一种我们是自己行为“创始人”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往往没有选择这个行为本身更有意义。我曾短暂忘记过这个事实,那是儿子3岁半的一个晚上,他请求我给他拿一本贴纸册。我发现书橱里有一堆贴纸册子,于是选了其中一本卡车主题的,以为他会喜欢,递给他。“不,”他坚持说,“我想自己选。”我只好收回我选的那本,把一整摞都递给他。
当我们的自主感需求受到长期挫败,其结果不仅是会令我们恼怒,也会令我们感到沮丧,甚至会生病。在学校也一样,如果学生不能对所学内容或学习环境发表意见,那么他们就不会深入思考,或是没有兴趣深入思考。(可悲的是,传统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模式正是以这种强制被动性而著称。)同样,工作场所里的成年人往往不是因为工作量太大,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自主选择自己所做的事,而最容易感到疲劳

『何远舟的得到』:「以前在超市经常给孩子选择:只能挑选一样零食。这样是不是属于一个有选择与无选择的折衷呢?至少,没有完全剥夺孩子的选择吧。」

02 拥有选择权会带来的好处

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人们感到无能为力时会毫无进取,同时也明确显示了拥有选择权会带来的好处。
例如,如果家长不仅能避免依赖控制手段的诱惑,还能义无反顾地帮助孩子体验自主感,那么这些孩子会更容易按照要求行事,鲜有不良行为。能够参与家庭决策权的青少年会更倾向于信赖家长,乐于分享自己的许多想法。他们还会对自己感觉良好,更喜欢学校,喜欢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自主权足够充分,他们还更可能不惹是非。最后,小时候受到家长鼓励独立自主的孩子,上大学后会比同龄人更自信,并且更容易坚持不懈地面对困难或失败。
如果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做选择的机会,结果会同样好。一份调查总结显示,其好处包括:“更大的能力感、更强的内在动机、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增进创造力、喜欢最大限度的挑战(相比轻易成功而言)、更坚持不懈(较低辍学率)、较强的概念理解力以及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帮助孩子感受到自主权,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家庭和学校,对于即时效果和长远目标,都很有意义。

03 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

生活给予我们无数个从小到大的选择,我们希望孩子有能力深思熟虑地处理好它们。如果要我就此问题将相关调查和我的个人经历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让孩子为将来会经历的无端控制做好准备,最佳办法并不是让他们提前“浸泡”在同样的体验中,这就好比说,因为环境中有大量致癌物,我们就应该让孩子从小暴露在尽可能多的致癌物质面前
总而言之,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最能建设性地面对剥夺自主权的环境;而我们作为家长,只要愿意限制施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授予孩子自主权的最佳人选。

04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限制我们手中的权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倾向保持沉默,而是应该尽可能地把最后的决定权放到孩子手中。例如,我可能会用平铺直叙的口气说出我认为孩子应该为她刚做的事情道歉,但让她自己决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且她是否会依此行动。(别忘了,如果孩子认为不是,那么就是在强迫她说对不起。)
即使我们不愿授予孩子最终发言权,但仍要授予他们最初发言权,也就是说,给予他们申辩的机会。因此,当孩子向我们询问能否做某事时,我们的反应应该是:“哦,你认为呢?”这会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观点受到重视,也会让他们积极地思考他们的要求所可能导致的后果。

05 与孩子一起做决定

一项有关养育行为的早期研究证明,当孩子被给予很多做决定的机会时,他们会变得更加“活跃、外向和率真”。不过在更近观察之后发现,仅有自由还不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高度互动”也是必需的。总的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支持孩子做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感觉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丰富他们的自主感,与他们共同思考如何协商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例如睡觉的时间、晚上必须回家的时间、去哪里度假,等等。
当孩子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被认定其动机善良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反应。相反,被更多传统训育手段(及相应假设)对待的孩子才会倾向于钻空子,“得寸进尺”的确成为生活中只得到“寸”的孩子的首选。
总之,面对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一千零一个问题,我们的选择介于控制或教导、介于创造不信任氛围或信任氛围、介于树立强权模范或帮助孩子学会责任感、介于速效养育模式或专注长期目标养育模式之间。

06 对一起做决定的担心

大龄儿童家长的选择之一是:不顾一切地监视和控制孩子的行为,以确保他们不会陷入麻烦——看孩子的日记,偷偷搜查孩子的背包,设计技术手段阻止孩子看不当的电视节目,甚至安装隐形摄像机以便监视他们。另一种选择是:从孩子小时起就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话,无礼且无效的“实施手段”行为就变得毫无必要。
但我们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讨论每一个细节吗?就此担忧,我有4种答复:
第一,尽管从理论上说,的确有可能在商议解决之道上面耗时过多,但大多数家长在犯这种错误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为普遍的错误是过少分享决定权,绝大多数家庭的苦恼是民主太少,而非太多。
第二,我并不建议事事都必须商量,而是孩子应该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有趣的是,当他们确信可以对自己感觉重大的事情提出反对(或建议其他选择)时,他们就不那么需要挑战每个决定了。
第三,孩子不太可能抵制他们亲身协助做出的决定。“你住在我的房子里时,就要听我的话”,这种自上而下的养育手段最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你设想得多,因为这通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抗。除了家长和孩子同样会感到的压力,以及对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从长远来看,“单方决定、绕过讨论”的表面速效最终会是一场泡影。
最后,从长远角度来说,即使与孩子共同想出解决办法最终会花费比传统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却是家长花费时间的最佳方式。若要真正体会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得比当下所讨论的某个具体事件更远,并记住这个过程会为孩子的社交、道德和心智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

07 “伪抉择”三种常见形式

有时家长假装让孩子做决定,实际上自己保留了真正的决定权。这种“伪抉择”有三种常见形式,可悲的是,它们统统可以在育儿书籍中找到,当作家长应该怎么办的范例。
第一种伪抉择是,家长提出哄骗性问题,诸如:“你想现在洗碗?还是在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洗?”这里的问题并不只在于选项被削减成了两个,而是其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选择。选择的语言被用来伪装实质上的威胁。
第二种伪抉择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欺骗发生在孩子做了被认定为不恰当的行为之后。家长宣称将施加惩罚手段,却将其描述为是孩子自找的,例如:“你已经选择了暂停(隔离)。”这句话受某些家长欢迎,是因为它似乎可以解除家长对将要做的事情的责任感,而这根本上就是不诚实和操控。通过对事实的重新定义,在惩罚的伤口上再撒一把心理游戏的侮辱性盐巴,孩子事实上是在被告知是他们想要被折磨。
最后一个版本的伪抉择是,家长走过场地让孩子做选择,但又明确每种选择必须导致什么后果。有些选择可以被接受,有些则不能,家长期待孩子能弄明白家长想让他做什么——如果孩子还想有机会再做“选择”的话。(“我觉得你还没成熟到可以自己决定这些事”意味着“你没有选择我想让你选择的事。”)与其做这种猜字游戏,还不如告诉孩子“我要替你选”,至少这很诚实。

08 不得不做的时候怎么办

无论你的理由有多么正当,无论你诉诸权力的方式有多么谨慎,孩子有时仍然会抗拒你的要求。但即便如此,你还是能找到替代奖励、惩罚和粗暴压制的方法。

  1. 运用侵犯性最少的策略
    尽可能温和友好,不要用权势压制孩子。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非对抗性”方式的确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另外,也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未受损害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学校教师运用这种“提出要求,离开现场”的策略也很有效。)但这需要家长巨大的自我约束力和更多耐心。
  2. 请诚实以待
    如果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不怎么好玩儿,就承认这个事实。如果你想让他保持安静的原因仅仅是你这一天已经忍受足够的喧闹,那就实话实说。
  3. 解释理由
    “因为我这么说”,根本就不是理由,而是诉诸残忍的强迫,并教会孩子也依赖这种手段。我们不仅要避免说这样的话,还要坚持为孩子提供理由。
    提供解释并不能保证孩子会欢天喜地地接受我们的要求——就像要是有人告诉我们做什么或不许做什么时也不会永远让我们高兴一样——却更可能让孩子接受。任何情况下,无论什么年龄的人,在受到限制的时候,都有权利听到理由。
  4. 变成游戏
    动用你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在某些本质上并不讨人喜欢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当低龄儿童拒绝刷牙时,你可以鼓励他们听听牙刷毛在牙釉质上发出的声音,这立马提供证据说明他们正在成功地驱除令人作呕的东东。更精心的游戏还包括(假装成)飞机(的牙刷)在嘴里反复起飞和降落。发明你自己的版本——或者干脆让孩子来发明游戏,那更好。
  5. 以身作则
    成年人不必和孩子遵循同样的规则,但大多数规则应该同样适用于我们。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做完事情收拾利落或随手关灯,如果我们告诉他们不能打断别人说话、骂人或出言不逊,那么我们也应该严于律己。这不仅公平,孩子也更容易做到我们愿意身体力行的事。
  6. 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选择
    在孩子不得不做的范畴内,询问孩子想怎么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和谁去做。一旦你开始创造性地思考这些问题——重申:让孩子和你一起思考——你会惊叹于还有那么多做决定的机会,即使你的底线是某些事情必须去做。

09 补偿性自主感支持

我们还应该寻求帮助孩子重拾尊严和力量感的方式。如果我们不愿让12岁的孩子参加无人监督的聚会,如果这个决定引起了孩子强烈的愤恨,或许我们可以在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给予他更多的控制权。我们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衣柜、回家时间或玩电脑时间有更多的发言权。如果你想给这种方式冠以别致的名字,可以称其为“补偿性自主感支持”。

例子:女儿3岁时,一天我和她外出办事,她拒绝走回车上,在人行道上举行静坐示威。幸运的是,我当时并不赶时间,于是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静而耐心地等她。最后,她站了起来,跺着脚走回车上,拒绝和我说话。我已经避免使用任何明显的强迫手段,但事实是我吃定了她,她却没吃定我,并且对此很不满。当车子开进车库以后,她宣布想留在车上听音乐。我不仅让她比平时多听一会儿,还不时探望她,询问她是否准备下车了。我的意图是确保让她知道(并且知道我知道)这是她的选择。重申:这个办法很简单,当你在某处必须削弱孩子的自我决定感时,就要努力在别处加强她的自主决定感。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无条件养育.第9章孩子的选择
无条件养育.第8章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养育.第7章无条件养育原则
无条件养育.第6章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无条件养育.第5章逼向成功
无条件养育.第4章惩罚的伤害
无条件养育.第3章过度管制
无条件养育.第2章爱·给予和撤回
无条件养育.第1章有条件养育


我的读书笔记合集(持续更新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条件养育》读书笔记|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l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