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我的大学,最大的感觉是虚度了四年的宝贵光阴。
四年时间,课堂上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感情上一无所获,课下也没有做过什么能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不是看了两三百本闲书、一千多部电影,结交了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我的大学生活简直就是毫无可恋!
为什么我的大学生活是这样乏善可陈?
我一直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两段话,一下子豁然开朗: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回过头来看,上面所说的几个原因真的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刚好可以作为例证。
一、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
高中时我读的是黄冈中学,身边都是学霸,作为一名资质平常的普通学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当时我成绩在班上是中游,心想高考时上个一本应该没多大问题,毕竟当时的黄冈中学还处在巅峰期,每年高考基本上都是90%以上的本科录取率(当时全国的高考录取率只有36%左右),80%以上的毕业生都能考上一本院校。
填报志愿时我报的是武汉大学,但是很不幸,我考砸了,最后阴差阳错去了中南民族学院(后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致我光阴虚度的大学时代在高校林立的湖北省,当时的中南民族学院排不进前十,这对读书阶段一直顺风顺水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班上的学霸们,有去北大、复旦的,有去华工、武大的,大多数同学都考去了自己想去的学校,而我却不得不去就读一个之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学校,顿时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主动和高中时的同学联系。
二、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
读大学时,学校内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学在华工,玩在武大,爱在华师,混在民院。”由此可见学校的氛围。
致我光阴虚度的大学时代民院是一所风景十分漂亮的高校,但学校的学习风气并不浓,除了期中或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晚上教室里会坐满复习备考的学生外,其他时间大多数自习教室都是空荡荡的。
大一上学期时课堂的出勤率还比较高,但是越往后,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一开始还点名,到了后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们寝室七个人,最多时有五个人没去上课。
因为学校名气不大,所以生源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看上去更像是混社会的,而不像是应该好好读书的学生。当我接触到这些人后,心中加深了对学校的失望,加上诸事不顺,大一下学期有段时间甚至都考虑过转学。
三、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
大学毕业十几年后,当我做系统内培训老师时,在实践中逐渐领悟了西哲苏格拉底关于教育的一段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但是很可惜,我读大学时,接触到的老师,大多数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有的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讲课像温吞水一样淡而无味;有的只知道照本宣科的简单灌输,讲课枯燥乏味;还有的狂妄自大,言语偏激,闻之令人生厌。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在我接触到的几十名老师中,真正学有所长、循循善诱,讲课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好老师寥寥无几。每到他们的课时,学生出勤率特别高,课堂气氛也格外活跃。
只可惜,这样的好老师太少了。加上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滞后,严重脱离实际,于是令我听课的兴趣大减,后来碰到不喜欢的课时,要么拿本小说在教室后排打发时间,要么直接一逃了之。
四、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
常常可以看到某高校一寝室所有人全部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新闻,这从一方面也说明了小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而我大学时,寝室7人,没有一个考研究生的。班上28名男生,也只有一个考上研究生。虽说在当时(就业形势还比较好的2001年,考研的人并不多),考上研究生并不是多么特别的事情,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当时我们班上的学习风气并不浓。
我读的是中文系新闻专业,班上84人,男生只有28人,算得上是阴盛阳衰。班委会形同虚设,印象中除了大一、大二时班委还组织了一两次活动外,之后再也没有开展过任何集体活动。几个班委精力主要放在拍拖和搞小圈子,班上的事情漠不关心,结果四年下来,有的男生连班上女生的名字都认不全。
男生5个寝室,各有千秋:
有的是打牌成风,打起牌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往往一个学期下来,角落里堆积的废扑克没有100副,也有80副;
有的是打游戏上瘾,寝室门户大开,几台电脑各自为战,什么《星际争霸》《极品飞车》,玩得不亦乐乎,如果偶尔房门紧闭,而又能听到里面有动静,那么不用说,一定是一帮饥渴的单身狗在集体观摩A片;
有的是泡妞成性,张口闭口不离女人,晚上熄灯前两小时雷打不动的“卧谈会”时间,就是相互交流泡妞经验,一个学期下来寝室内几乎全体脱单,接下来便是纷纷在校外开房……
当时和我关系比较好的一哥们,因为受不了寝室里的乌烟瘴气,于是搬出去,和一个读研究生的师兄一起住。
相比之下,当年我们寝室,在系里算得上是另类,室友们不仅没啥不良嗜好,反而都有点小才华:有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散文诗歌信手拈来;有的白天出去实习采访,晚上半天功夫便能整出5000多字的人物通讯,堪称是才思敏捷的快枪手;还有的是电影方面的专家,港台欧美各类电影如数家珍……
可惜,寝室这帮兄弟的小才华也仅止于此,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懒癌!
致我光阴虚度的大学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学校有晨跑的要求,每天早上7点多在距离宿舍800米外的教学楼前点到。结果,除了第一周,大家还勉强起床去点了个卯外,之后每天都是让舍长做代表代为签到,其他人继续赖在被窝里睡大觉。
记得有一次,我睡到8点多,从床上直起身来,有点犹豫要不要起床,这时看到对面床上的兄弟也直起身来,似乎也在犹豫。我俩交换了一个眼神,顿时尽在不言中,于是双双躺下去,继续睡大觉。
想起了一句名言: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确实,我大学时的宝贵光阴,在被窝里浪费了太多。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大学时,在笔记本上记下的两句话:
“我厌倦了这枯燥乏味的日子,却又无力摆脱。”
“我百无聊赖地走在校园里。我现在即使想去堕落也没有钱。”
那种迷茫、无聊、空虚、寂寞,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使我在大学时过得很不开心。
致我光阴虚度的大学时代其实回过头来想,我没有理由抱怨自己的大学,如果我有坚定的目标、持久的恒心和强大的执行力,那么不管是在怎样的学校,我都可以利用这四年时间,很好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日后的凤凰涅磐做好准备。只可惜,我不是马云,我只是一个容易受环境左右的普通人。
虽然大学四年,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课堂上也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但好在凭着兴趣和缘分,我看了两三百本闲书、一千多部电影,结交了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同时也让我明白自由的价值,并真正开始了解和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些也许就是我在大学里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吧!
致我光阴虚度的大学时代最后,就用一首小诗来祭奠我的大学时光:
十年寒窗入此门, 四载消磨涉世深。
补读平生未见书, 再逢今世有缘人。
天意不明事难为, 我心无愧情自真。
方似迎风起舞时, 却如春梦了无痕。
网友评论
很庆幸能读到这片佳作,
谢谢你传授的经验……………
我认为看了200-300本闲书,1000多部电影不叫虚度吧。。
这里面收获的隐性的东西,谁知道呢?
如果说是因为没有提早接触社会,那也不叫虚度,我认为叫没有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