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小道自己也多受邪念和心魔困扰,有时候会被束缚的痛苦不堪,最近看了经典,感悟良多;现在把自己的很浅的感悟,书写成文字,以鉴成长历程和内心深处的感悟;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最喜欢的还是清静经,诵读过几十遍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每读一遍,感悟就会提升;
《史记》胜不妄喜,败不妄馁,可以拜上将军,是一种大将军的淡定和洒脱;世事纷扰,心境如何应物而处事,是修行的境界;
老君爷的清静经给克服心魔了答案,正如“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要去除心和欲望的牵扰,获得内心“清静”,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常清静连空都不能执着。连虚无都是虚无的,即“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达到真静了,哪里还有什么烦恼,邪念是自己太执着,拘束于外物,受困于有形无形,心魔是自己内心生的魔,你执着了,魔就产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6d317d4c210ece0e.jpeg)
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打坐中说,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 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让内心不平静,不清净的源头是,眼耳口鼻,外景时时入心,内心时常念想,便无法达到清静;瞑目合眼,而思绪万千,没有把断四门;内心便会不断的思考,就没法到达清静;克服邪念和心魔,首先要学会把断四门。
有人说,实在控制不住啊,脑海里时常像飘云一样,不时浮现念头;有时是正念,有时是邪念; 特别是读经时候,也有多音字,也会联想到其他含义;有人说魔鬼在经中;看到不同的字,联想不同的意义,有时候是邪念;飘忽而来,不可抑制;天本无善恶美丑,有善恶美丑的是人,天允许一些的存在,理解了天的人,可以称为天人。
道法自然,不需要用其他念头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自然就好,慢慢的心就静了;阴阳相生,正如白天和黑夜,男人和女人,有善念,就会有恶念;这是自然之道,一念存诚,即使有邪念产生,心魔出现, 别管念头,慢慢的,他就溜走了。
克服邪念和心魔,不是静坐,闭门谢客;也要不断的格物致知,融入社会,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中历练心性。
最近看了少许南宗张伯端祖师的《悟真篇集释》,南宗主张在闹市修行,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不经历世事的考验,怎么鉴证修行者的道心呢?
吕祖爷敲爻歌,看了一遍,若有所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780841e6a0db80ca.jpeg)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断淫欲。
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
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沈。
犯淫坏失长生宝, 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
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
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
洞中常采四时花,时花结就长生药。
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觅真人。
真修行人,能处乱而不乱,对诱惑产生抗体,方鉴真心,不履邪见,修成金丹大道。
很浅浅的思考,逻辑也不算太清晰,请大家批评指正,不当之处多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