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初级训练营过得很快,而我千方百计寻求条件和时机,现在才总算说服了自己在此写点文字以表这五天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心里感到十分对不住易仁老师,可回头一想,虽然是拖到现在傍晚才开始动手写,也好过一直在为之前浪费的“沉没时间成本”而懊悔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好得多!
既然如此,我就借下午写作文的余劲,姑且先把对昨天微课的心得写下,大胆地暂且放弃回顾整理之前内容的计划。如果说我从海比特短训营学到了什么的话,首先应该就是:
一、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成功!
这个道理我早前就知道了,但也仅限于“知道”,不曾把它写下来加深记忆,更不曾把它作为信条牢记于心。“道理都懂,可执行力差”的缘由,大概就包含了“道理看后就忘了”这一条吧。
该经历不禁让我联想到习惯的内涵,养成思维习惯不正有避免“以前就明白的道理,若非之后通过阅读或交谈被再次印证提醒,就再也想不起来”的功效吗?虽然据信养成思维习惯需要数年,但它作为一旦基本形成便可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元习惯”(之一),其价值甚至可以大到改变命运。我想,要让生活变得美好,那就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而若要让心灵开始真正充实,那么就得从现在起培养好的思维习惯!两者缺一不可,可以共同潜移默化地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充满意义与价值。
二、从认知本质诱发动机和防范风险才能实现坚持。
在参与海比特初级短训营之前的几天,我从之乎的回答及易仁老师的本月第一次分享会习得一个重要模型:人的行为本质模式。生物课本提到过“反射弧”的概念,现在才发现它恰可被用来解释我们几乎每一件行为的形成过程!是的,触发器、动机-行为、奖励回馈、触发器敏锐度,整个流程才是让我们动起身子来开干的方法。易仁老师在第五天给出的表格就有强化动机力量、保障动机持久性的作用,但对我来说也许还不够(不然为什么我要拖到现在才来写就此文╮(╯_╰)╭)。一是我发现自己的自控能力实在是特别差劲,而且居然似乎还在不断削弱。二是不知是我心里上的自我设限还是客观上的各种限制,还是因为总是拼命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做(过度)分析解读,最终总是出现“拖着不做能够解决拖延的事”的迭代困境。
目前我给自己的解决方案是赶一赶自己去抽时间了解游戏化模型,找到基本可行的“驱动力”并记住和提醒自己实践,接着周末来把易仁老师给我的回答中提到的那些概念厘清、读读他的相关的博文。今晚听微课,发现其实“赶一赶”也并非是“无法实现”的,这就是使用了“意志力资源(哪怕会很多)”和先僵化行事的方法啊。
另外,主观上降低期望值,坚信“先完成再期待完美”,以及使用尚待理解作用的IF、THEN技巧,种种尚需整理综合的自我说服术都先给用上来,毕竟它们都有一定的认知心理学依据。但愿接下来几天,我能通过这些“点火器”暂时而有效地驱使自己优先做要事。
最后,由于这篇的内容可能会和毕业作品重复,就不再详叙下去了(其实是因为说得好多,大约一小时,我有点恐惧明早的事情又要泡汤了!)。抒发感受,反思所为,自我建议,咬牙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