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是疯子杨,这是2018年的第12 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生活,见证成长,述说你我身边的故事。
《疯传》的作者乔纳·伯杰指出,“我们本质上都属于社会动物,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微妙的影响,并且影响之大令人吃惊。”
于是伯杰在他的另一本书《传染》中重要研究了他人对我们的影响,甚至被他成为“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相对于《疯传》,这本书更侧重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更显隐晦,实用性略逊一筹,但同样值得翻阅,有可学习借鉴之处。
社会影响的结果
1. 同质——模仿他人
· 让决策变得简单。比如你和朋友去一家你从未去过的饮品点,你会如何点什么喝呢?一种方式是凭直觉随意点一杯,另一种便是和朋友点一杯一模一样,至少我会选择后者,因为这样不用考虑那么多,很容易做出决定。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大部分人倾向模仿别人,因为这样会让决策变得简单,不纠结。
· 迫于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人是群居动物,种族部落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环境与保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群体的稳定与和谐,就需要制造出一套制度与文化,而每个人要想成为群体中的一份子,享受群体带来的福利,就必须遵从那套制度文化,并通过模仿行为一代代传递下去。
这里的群体可以是地球、国家,也可是公司部门,甚至三五人组成的小组,都遵循着这一规律。
· 镜像神经元的驱使。镜像神经元指,观察其他人的动作与自身做出该动作会激发相同的大脑皮质区。
有一个有趣现象,当你看到别人连续打呵欠时,你也会跟着打呵欠,甚至当时看到这段文字中,不断出现打呵欠的字样时,你会不自觉的打呵欠,当你反复读这段打呵欠文字时,你会不会也正在打呵欠呢?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对方的行为,可以增进与对方的亲密度,比如夫妻双方会越来越像,谈判中通过模仿对方行为可以提高成交率。
2. 分化——与众不同
· 定义自我。我们统称为人类,但是我们又有各自的姓名。产生分化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在群体中建立区别,界定某人是什么样的人、不是什么样的人,给出事物准确的定义。如果每个人都一模一样,就很难产生自我。
· 身份象征。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喜欢民谣,有人背着古驰普拉提,有人喜欢小众电子产品,我们的喜好都是我们身上的标签,一个个标签帮我建立起身份概念,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甚至形成身份等级,从而产生优越感。
3. 中庸——相似又不同
人们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会去模仿别人,但为了保持与众不同会特立独行,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所以人们选择了“恰到好处的差异”。比如同样是宝马,但是颜色不同;同样是古驰,但样式不同,这样既保持了统一,又区别了他人。
那么哪些方面相似而哪些方面不同呢?伯杰在书中指出,“想要传递某种特定身份又想与众不同的人,通常会在与身份相关的方面从众,而与身份无关的方面让自己有别于他们”。宝马与古驰的品牌与身份相关,而宝马的颜色与古驰的款式却与身份无关。
启示与思考
模仿和分化是一种心理需求,人们在做出这两种行为的时候,主要取决于一个叫做身份信号的概念。
1. 将品牌与某种身份联系在一起。比如请代言人,一方面可以利用明星强大的流量效应,让其粉丝模仿偶像;另一方面就是将产品品牌与代言人形象联系起来,传递出一种特定的身份信号。通过类比,用户也可以更清晰的感知到产品定位与人群定位。
2. 将身份信号可视化。身份信号的可视化代表那就品牌logo(商标)。比如我们经常通过某人的穿着来推测其身份,我看到便是衣服、首饰、包包的品牌而已。想想你的产品或品牌,给用户一个清晰展现其身份的标识了么?哪怕是一个徽章!
3. 建立身份等级。通俗讲就是用户分成体系,因为人是“矛盾”的,既模仿又追求个性,所以你产品既要能给到用户想要的身份象征,又能细分出差异,让每一个用户变得与众不同。
到此结束,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关注作者,交流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