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说名誉权被侵犯这件事

说说名誉权被侵犯这件事

作者: 无坑法律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20:10 被阅读0次

开篇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名誉。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侵害名誉权是指行为人以侮辱、诽谤等手段损害他人名誉,足以使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

其中,最常见、最容易让大家理解的莫过于名人、明星的名誉权被侵害。

明星名誉权屡屡被侵犯,在做吃瓜群众之外,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言论自由的界限。

估计没有一个明星、爱豆没被骂过吧,你是否了解你的爱豆被攻击的事件?

虽然网络言论宽松,公众人物应对社会评价有一定的容忍度,但宽松不等于没有限制,容忍也并非没有限度,公众人物当然也有名誉不被侵犯的权利。

比如,前几年网络上传播了这么一篇文章《打倒日本汉奸周杰伦,他是卖国贼:下十八层地狱吧。天会收你的》,不用看内容就知道纯粹是瞎编乱造、胡说八道,但确实有人看、有人信、有人传播。

对此,周杰伦怎么能忍,一波诉讼,成功让多个侵权方停止侵权、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我们小老百姓在吃瓜的同时,不妨想想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作何感受、又会如何处理呢?

遇到针对自身的不当言论,如何判断自己的名誉权是否受到侵犯呢?

名誉权是否受到侵犯,首先我们会有一个主观感受,就是被针对的言论让自己不舒服了,但这只是一个初步判断,还不足以认定自身名誉权受到侵犯。

官方判断方法:

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无坑法律判断方法:

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就看言论是否针对自己、是否属实、是否降低社会评价,满足这三大要件,侵犯名誉权基本坐实。

1.如果言论指向不特定,比如那种比较隐晦的“含沙射影”,自己就不要去对号入座了;如果言论指向特定,“指名道姓”,那这事咱就得跟说话者捋一捋了。

2.话虽难听,但说的是事实,大概率和名誉权扯不上关系,比如某人确实偷了东西,说他是“偷鸡摸狗”,基本没问题;要是说的不是事实,基本就是侮辱、诽谤,名誉权遭到侵害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3.几个朋友聊天背地里说别人坏话(声明:无坑法律不支持此种行为),虽然不太好,但并不会明显降低他人社会评价;如果和朋友说还不过瘾还要发一个朋友圈或者微博,那这个传播范围就广泛了,是明显会降低他人社会评价的,侵犯名誉权有可能就成立了。

举个非常简单的案例作为参考。

业主群中,业主A说了一些业委会监督的话,业主B认为该发言指向其丈夫,遂发布朋友圈“小人做事情就是不一样,用小号攻击人,有本事当面来找我聊一下,自己做的亏心事那么多小心遭报应”,并附有业主A的照片、微信号截图。有人将该朋友圈截图发至业主群,业主A知晓后诉至法院。

该案中,附上业主A的照片,指向明确;没有证据证明业主A道德人品低下的前提下,对其作出“小人”、“做亏心事”、“遭报应”等判断,属于诋毁;发布至朋友圈,朋友圈好友有几百人可见,会降低其社会评价。

以上情形满足名誉权侵犯要件,法院最后判决停止侵犯名誉权并在朋友圈发布道歉信息。

这是一则真实案例,案号:(2019)浙0481民初8497号,大家可自行检索。

自身名誉权被侵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发现问题当然要解决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大概是怼回去。

注意,怼回去不是让大家互相谩骂、攻击,而是冷静地指出问题、摆明态度、讲明道理、要求改正,这是友好的解决方式。

在各网络平台出现针对自身的不当言论,也可以通过平台投诉机制解决,效率高成本低。

如果沟通解决不了且事态本身不适合沟通解决,建议可以好好取证,同时强烈建议到公证处对侵权言论进行证据固定,避免侵权言论被删除、修改带来的维权障碍。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即使侵权人不配合、不改正,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强制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最后,无坑法律还要啰嗦两句: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能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或拘留。

因此,遇到类似事件,可以通过报警处理。

此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也就是说,侵犯名誉权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

所以啊,有啥事都好好商量,友好沟通,这样才能利人利己。

可别为了逞一时嘴快而让自己受尽处罚,得不偿失啊。


公众号 「无坑法律」

持续输出法律避坑指南,简单法律问题免费咨询

“坑”意味着法律风险,有人挖坑、有人踩坑,而「无坑法律」负责填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名誉权被侵犯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m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