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书电影
赖活和找死,哪个更需要勇气?│电影《远离赌城》

赖活和找死,哪个更需要勇气?│电影《远离赌城》

作者: 高浩容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19:44 被阅读29次

如果有一天,你非常非常的沮丧,你觉得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你会怎么做?

比较极端的作法,大概是自杀。

也许会问,难道没有更极端的作法吗?

说真的也有,比如杀别人。

相较之下,自杀好像也不是那么糟糕的选择。当然自杀的地点要慎选,出租房的房东最怕房客自杀,要卖房的房东更怕。

在台湾,「凶宅」必须列入房屋买卖的参考数据,不得隐瞒。过去就有房仲因为因为隐瞒对象死过人,属于凶宅,非但交易不成立,还可能遭遇民事赔偿。

早在先秦,养生送死就是人间大事。

孔子非常重视这件事,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子不语怪立论神,孔子并非从佛学或宗教的角度,强调处理死者的重要,而是从规矩的角度。

这个规矩,我以为就是「活着」。

活人才能讲规矩,死后的规矩,那不归活人管。

就像沙特说的,人永远无法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死亡,因为人死了就是死了。活人永远不可能跟死者对话,生者与死者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活着的规矩,用现代角度也许就是「仪式感」。

我大学合唱团有个学长,他非常有品味,一般人买西装,他订做西装,连袖扣都要量身打造。

久而久之,那些成套成套的衬衫,他怎么穿都不对。

这是挺好的一件事,一个人有规矩,哪天回头检视自己长期培养的规矩,就能重新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对某些人来说,活着建立的规矩,是为了体面的死去。

对某些人来说,他活着要建立的规矩,无关乎体验。他要得很纯粹,仅仅是死。

§远离,还是留下

《远离赌城》(Leaving Las Vegas)是我前十喜爱的电影之一,尼可拉斯.凯吉凭这部电影拿了1995年的奥斯卡影帝,声名大噪,后来接了许多大片。

该片的女主角、导演都入围了奥斯卡,

近年凯吉拍了几部口碑很烂的电影,以至于年轻一辈没有机会见识到他当年傲人的演技。

远离赌城的故事结构很简单,主角班(Ben)是一位影视公司的剧作家,他有酗酒的习惯,从影片我们没办法知道他为什么酗酒,只知道他应该有中度以上的抑郁。

有可能他的妻子离开他,导致他酗酒,也可能因为他酗酒,所以妻子离开他。

无论原因是什么,班的生涯就如悬崖一般,走向毁灭。

酗酒影响工作,他已经成为公司的负担。

老板是个老好人,他为了公司,必须把班开除,但他给了班一笔价值不斐的遣散费。

班很感激老板,回家把妻子的照片、日记等纪念物,还有其他对他而言已经失去意义的东西,一把火全烧了。

那一晚,班下定决心,他要带着所有的钱,到拉斯韦加斯,持续玩乐、喝酒,直到死去。

班一直在喝酒,通常是喝伏特加。

走路的时候,抱着酒瓶。

晒日光浴的时候,抱着酒瓶。

在赌桌上的时候,抱着酒瓶。

他可以抱着酒瓶睡着,又抱着酒瓶醒来。

他在赌城的街头认识了一位妓女席拉(Sera),两人有了奇妙的情愫,他们互相信赖,就像一对情侣。

席拉劝班停止喝酒自杀的行动,但班拒绝了。

席拉就像安宁病房的护士,班是癌症末期的患者。既然药石罔效,病人需要的除了陪伴,其实也没有更多能做的。

接客以外的时间,席拉陪着班,看着他一点一点酒精中毒,濒临死亡。

某天,重度酒精中毒的班,试着给自己打个飞机。此时,他基本连这件事都力不从心。

这时,席拉跨在班的身上,帮助他进入自己的身体。

没动几下,班死了。

§天堂很好,但是狗屎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远离」(leaving)赌城,但男主角从来没打算离开,他一心只想留下。

可是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呢?

或许可以从原作的命运,去理解这个「远离」的意义。

这部电影改编自欧布莱恩(John O'Brien)1990年撰写的自传小说,在电影拍完放映后,于1994年,因为重度抑郁所苦,自杀身亡。

或许这就是抑郁患者最深处的矛盾心情,他们想要远离地狱,却又无可救药的拉进地狱深处。就像有条脐带连结他们与死神,如果死神要往暗处走,他们只能屈服。

当然,也可能天堂太美丽,美丽的让人恐惧。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我们可能会退而求其次,舍弃所谓的幸福,栖身于短暂可见的快乐。

于是我们就得不断的花力气和时间,去不断补充快乐的能量,以至于有天我们可能分不清,我们到底是在寻找快乐,还是在寻找毒品;我们是习惯快乐,还是沉溺于某种自我逃避的毒瘾。

话说,就一位读了十几年哲学的人,我得说句自我矛盾的老实话:「哲学家说的话不要全信。」

哲学家是人,哲学家会有软弱的时候,也会有偷鸡摸狗的时候,也会受到各种诱惑、欲望左右。

比如沙特谈死亡,谈虚无,彷佛活着没有什么狗屁意义,但他连给西蒙.波娃一个承诺的勇气都没有,当然他活着的时候也没自杀过,沽名钓誉的事情也干了不少。

当他把自己的作品《存有与虚无》和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并列,还说海德格是存在主义者,为此海德格还跳出来澄清说:「我不是。」

相对沙特,我喜欢田立克(Paul Tillich)和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他们受基督宗教洗礼,相信良知、正义与爱。

尽管活着总是有一堆麻烦,但并不是没有解答,所以沙特论述虚无,田立克写下《存在的勇气》。

§结语:活着的必要条件

所以同样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并非全然是悲剧的、负面的。

正向的存在主义,如田立克、雅斯贝尔斯,综合他们的说法,活下去需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意义感」,一个是「对生命的谦卑」。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当我们对生命谦卑,我们认识到自己是有限的,包括我们对生命的掌握,并不像开车那样,打到哪一檔,就是哪一檔。

生命会失控,因为那本就不属于我们,而是上帝。

班的死亡,我以为他喝多了,喝到忘了上帝,忘了自己。

当他以为自己一路向死,换个面向,只是一路步向更深的失控。

重度酒精中毒,不只是生理上的酒精病态依赖,往往还有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与对酒精带来的心理依赖。

如果有一种药,可以像孟婆汤一样,让人忘了所有。

或者像一种诚实药,让人喝了就能释放所有没说出口的话。

这可能就是酒精,一个灵魂的出口,尽管那个出口,有人诠释是死亡。

所谓活下去的勇气,就是我们找到了那个出口,不通过酒精或某种事物,推迟了死亡的脚步,因为世界上有值得我们活下去,好看到开花结果那天的美丽事物。

也许是看着孩子长大,也许是看着耕耘的事业有成。

也许,你该问问你自己。

相关文章

  • 赖活和找死,哪个更需要勇气?│电影《远离赌城》

    如果有一天,你非常非常的沮丧,你觉得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你会怎么做? 比较极端的作法,大概是自杀。 也许会问,难道...

  • 73-1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出自《道德经》第73章,意思是:靠勇气不怕的人是找死,有勇气害怕的人存活。 勇是源自心意...

  • ——如何看待编剧微电影和职业咨询师这两种职业?——

    ——如何看待编剧微电影和职业咨询师这两种职业?—— 编剧和职业咨询师的工作,都是心智劳动,哪个都不是轻松活,都需要...

  • 现实和电影,究竟哪个更「暴烈」

    在电影正式公映前,我和这部电影以及主创有过三次接触。 去年的FIRST影展上,还没最终做完成片的《暴烈无声》作为闭...

  • 恐惧

    适当的恐惧需要保留,恐惧会给你动力,去照顾和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勇气不是没有恐惧,勇气是有恐惧,但是我带着恐惧往前走...

  • 赖活

    箪食带浊酒,清风配明月。 陋室即是天上宫,何必名山追仙鹤。 ——2013.12.11

  • 勇气

    今天问先生: 你离开我的勇气和跟我在一起的勇气,哪个更多一些? 先生码着电脑,盯着屏幕: 肯定是离开你需要勇气更多...

  • 2018-10-27

    61.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于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拒绝乌托邦和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

  • 远离老赖

    吾若欠钱我难看, 人欠我钱吾心烦。 总会遇到老赖客, 穿戴彬彬债不还。

  • 远离老赖

    做生意开店的人,赚不赚钱不知道 ,一定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要不然你会因为开了个店把人得罪了也不知道,而犯愁,尤其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活和找死,哪个更需要勇气?│电影《远离赌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nh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