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介绍,看书名都容易误以为这本书与《思考,快与慢》、《超越智商》主题一样,观点相似,而事实上,情况正好反过来,相同相似的少的可怜。
不像前两本书主要讲人类认知模式、心理运作规律,这本书以象与骑象人为隐喻讲人类心理认知模式,重点讲一些更大的问题:人的幸福是什么,人们何以幸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何过才有意义。而这些问题显然是人生的大问题,这些大问题在传统上都是先贤圣哲才会思考研究的人生哲学问题。
那么这本书的价值点在哪里呢?总结一下有两点,一是从心理学和哲学两个角度去研究思考人生问题,幸福问题,开创了一个研究角度的先河。二是尽管着墨不多,作者的象与骑象人理论算得上一种更好的心理学隐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从心理学和哲学两个角度去研究思考人生问题,幸福问题,开创了一个研究角度的先河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何过才有意义,或者说更有意义,这些都是哲学中的人生论问题,古今中外都有大师论述过这一问题。作者的贡献是将这些论述都做一个分析,然后根据心理学实验去论证说明这些论述,然后给读者一个基于实验的实证性结论,说明这些大师的论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是存在问题的,更好的思路和出路应该在哪里,或者说明根据当下可获得的信息,可能的方向应该在哪里。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了读者一个可能更为可靠的智慧地图,有希望走出人生、幸福等大问题上各种大师相互矛盾但又充满哲思的智慧泥潭,可能会比以往拥有更多确定性和掌握感。而这种确定性和直我掌握感,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
第二、象与骑象人理论
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把人的认知模式比喻为快系统和慢系统,在《超越智商》中,作者把人的认知模式比喻为快功能和慢功能,而本书作者把人的认知模式比喻为象与骑象人,这个思路很有可能是受柏拉图的马车夫与马观点所启发,当然不同的是柏拉图认为在他的模型里应该是有两匹马,一匹是好马,一匹是烈马。与《思考,快与慢》、《超越智商》的作者类似的是,本书作者也认为人的直觉负责了绝大多数的日常判断和决策,但是略有不同的是作者认为人的理性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对直觉的掌控力,如果直觉发起狠来,理性只能靠边站,在这一点上,前边两位作者显然更为谨慎一点,他们还是认为理性的掌控力没有弱到那个地步。更为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作者认为,直觉可以被直接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方法并不是新鲜的发明,各种宗教中的冥想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训练,直觉可以得到改善,这种改善最终可以体现为个体状态的不断改变,不断完满。
这本书重点谈的是人生,而且是从心理学角度谈人生,由于有心理学实证实验打基础,所以保证了本书作者提出来的建议和思路不会成为心灵鸡汤,因为他不只提出了建议,还说出了根据,阐明了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