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曾这样评价一个人:
一个不会讲普通话,身边随时跟着翻译官的中国人,却被印在新加坡20元钞票的背后。
一个散尽亿万家财,一心为国,甚至创办119所学校的他,曾组织南洋华侨支援中国,并筹集物资,累计超过亿万元。
他就是华人永远忘不了的爱国者陈嘉庚。
毛主席曾评价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纵观他的一生,当之无愧这八个大字。
01
1874年,陈嘉庚出生福建厦门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家族对他期望就很大。
年少时,陈嘉庚的身上就展现出超凡的气质。
他悟性极高,思维敏捷,做事从不拖延,就连老师也夸奖他:日后必成大器。
直到1891年,陈嘉庚来到南洋接管父亲的米店,他懂得让利,经常说:只有让被人获利了,回头客才会越来越多。
就这样,陈家的米店越来越有名气。
但他不满足于此,利用七千元的启动资金,就地取材办起“凤梨罐头场”,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而此时,陈嘉庚的父亲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按照新加坡的法律规定,上辈的债务和陈嘉庚并没有关系,但他不顾亲友的反对,花大量的时间找到债主,把父亲欠下的钱全部还清。
有人对陈嘉庚说:你简直就是一个大傻瓜。
但陈嘉庚却说:我们中国人一向诚信,我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脸面,丢到外国人面前。
从此,陈嘉庚名扬在外。
作为一个商人,他时刻保持着危机感,经常在想,如果罐头不好卖了,自己将何去何从呢?
于是,陈嘉庚将眼光放在橡胶种植业上,很快他就成为新加坡的“橡胶大王”。
直到1893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家乡集美准备结婚,当看到家乡的落败时,他深感痛惜。
陈嘉庚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拿出结婚的钱,开办一所私塾,并取名“惕斋学塾”。
到了1913年,他在家乡集美这个地方开始创立集美小学、女子学院、幼儿园、农林、航海等专科院校,形成中国唯一一个由个人创办的学村。
1921年,陈嘉庚继续在家乡创办一所华侨独资大学,就是现在的厦门大学。
之后,他广聘名师,倾尽所有,有人笑话他:自己都快破产了,还管什么学校。
但陈嘉庚却说:宁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这直接导致橡胶的价格下滑。
最后,陈嘉庚直接把新加坡的三座大厦卖掉,作为支撑厦大的主要经费。
02
不但如此,陈嘉庚也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敌未出国土之前,言和即汉奸,这句话道出了先生炽热的爱国之心。
1938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作为南洋华侨难民组会主席的陈嘉庚,多次听闻好友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的风闻。
陈嘉庚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汉奸。
后来,两人互通电报,汪精卫露出狐狸尾巴,他说“抵抗侵略,和不拒绝和平并不矛盾”。
这让陈嘉庚寒了心。
他立刻回复:你身居要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诺言和,举国上下不能原谅,望接受忠告。
第二天,汪精卫打来电话,语气变得不客气,陈嘉庚直接发怒,“敌未出国土之前,言和即汉奸”。
这句话十分简洁,却给了汪精卫“致命一击”,他脸色大变,很受刺激。
身为南洋领袖,陈嘉庚多次汇款到中国,有力支撑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而此时,中国的所有沿海口岸都被日本封锁。
滇缅公路是中国与外国的主要交通干线,用于补充抗战物资,是维系中国命运的大动脉。
但此路全都是悬崖峭壁,险恶至极,危难之下,陈嘉庚挺身而出,他在各地发表演说,鼓励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在陈嘉庚的号召下,有三千名华侨舍家弃业,回国积极投身抗战事业。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国际援华物资送回国内,用生命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
最终,有千名华侨牺牲在战场上,这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南侨技工。
在重庆和延安,陈嘉庚代表海外华侨作出讲话:
“我们都热爱祖国,并支持抗战,倘若在战争时期发生内战,必将亲者痛,仇者快。因此,希望两党以救国为前提,同仇敌忾,此乃民族之幸也”。
毛主席听后十分动容,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同胞的厚望。
03
之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呼吁同胞积极捐款,帮助祖国共渡难关。
三年的时间,他们共筹得四亿元国币,可以说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是无穷无尽的。
1949年,在政府的邀请下,陈嘉庚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次年,陈嘉庚举家搬移到老家集美,并参与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建设。
在国家大事上,陈嘉庚绝不含糊,但他的晚年生活却十分朴素。
陈嘉庚的衣服都是打补丁的,家具也没有像样的。平常吃的东西,就是白粥、豆腐干,从来没有荤腥。
直到1961年,老人身患重病,家人把他带去北京最好的医院,但医生还是无力回天。
8月12日,陈嘉庚去世,享年88岁。
追悼会上,周总理亲自赶赴现场悼念,送这位民族英雄最后一程。
按照陈嘉庚老人的遗愿,子女将他带回老家集美,安葬在集美鳌园中。
结语
2019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20新元纪念钞,上面有八位杰出人物,陈嘉庚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陈嘉庚留下的人文财富和精神,将继续造福世世代代中国人,久久不灭。
作者:棒棒
编辑: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