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父亲方式”
文:杨庆瑞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f3976c551c50187a.jpg)
1
儿子女儿回到家,一下子不知道玩什么了,其中一个要玩电脑游戏。
我拿出绘本,每人一本,只告诉他们一句话:“这书超好看,里面的故事很好玩哦!”
俩家伙二话不说,就接过来埋头看书。
女儿看得很开心,儿子更投入,边看边乐。
平时常听到有人说,看孩子爱好是什么,然后按照爱好来订制书籍和玩具。
但是对于孩子,今天这样武断给予的方式,有时候是很有效果的。
2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一阵喧闹中结束,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去!2017年说来也就来了,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都在研究周围的客户——权且把跟自己有关的所有人这么称呼吧——需要什么,然后满足客户。
研究客户,满足客户,挖掘客户需求,然后再努力压榨自己满足客户,这也是是市场的一直以来的惯常做法。
这也好像是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往往从妈妈那里得到满足。甚至妈妈看到孩子有了新需求,也会努力满足。
这么一对比,我这个当爸爸的做法却是完全相反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0a60fff69a0bcebe.jpg)
3
听罗胖子的跨年演讲,听到他讲了两个概念,就是“父亲算法”和“母亲算法”。
是说的两个不同的对待客户的模式。
“母亲算法”是基于跟随和开发客户的需求,以满足为主。
“父亲算法”就是按照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然后提供解决方案,以提供指导性解决方案为主。
这听起来有点糊涂,不都是要围绕客户解决问题嘛,说那么高深,忽悠谁呢?
其实不然,一个是客户主动,一个是客户被动。我们在教育孩子上不妨说成“母亲方式”和“父亲方式”。
4
“母亲方式”的案例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现在上网,我们常常发现原来我们浏览过的东西,在你的电脑上再打开,往往就有相似的信息出来。
这就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来运行的典范。你想看某一类别的资讯,只要你有过搜寻,我们就记得,以后多推荐,甚至用相似的信息淹没你,让你一次爱个够。
“父亲方式”的案例往往让我们不爽。
得了病,去医院,还要受气。最重要的是医生说的话我们无法反驳。他们让病人去做检查就要去,让你侧着你不敢躺着,让你躺着你不敢趴着。
因为病人往往在医疗行业不专业,只能乖乖听医生的。
假如说是因为医生不够权威,技术不够好,水平不够高,态度又太差,这样病人就衰了。
这才是个大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7c9fecb4fe236be5.jpg)
大数据分析一到,它直接给出结果,告诉人们如何解决问题,“父亲方式”的好处立马显现出来了。
病人仍然可以去医院,遇到不高明的医生乱开药,至少病人提前知道医生所有的秘密了。
5
有些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愿意循循善诱,一步步开导和引导。因为觉得孩子要慢慢体会成长的过程,包括学习知识。
有些东西让孩子慢慢体会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有些知识是无需慢慢体会的,尤其是常识性的知识。就像我们要点火,拿个打火机就可以点火,有谁还要教孩子去钻木取火就显得太LOW。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3597/9cdbe422a21bd9e0.jpg)
从“父亲方式”的角度,孩子如果到了哪个阶段,就要赶紧分析一下该给他们提供什么,一步到位把好的东西提供给他们就好,扯太多了浪费时间和生命。
当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没有谁敢说用哪个方式就能解决问题的。
“母亲方式”的角度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方式,“父亲方式”作为另一个角度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条重要捷径。
回家看看你家孩子,是妈妈温柔的教育方式好呢,还是爸爸武断的方式适合呢?不妨研究一下!
我是杨庆瑞,坚持梦想,相信会遇到非凡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