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兵败被杀,对项羽的触动是巨大的。当时他和刘邦的军团正在进攻陈留。陈留坚守不下。就传来了项梁身死的噩耗。
如果说,以前的攻城略地,还不能尽显项羽的军事才能的话。那么这次面对叔叔被杀,他做出的一系列表现,则可堪称完美。
人,当突然面对亲人死去的噩耗时,心理的承受能力,面对事情的判断处理能力,往往会大打折扣。荷兰Utrecht大学的心理学家马格丽特·斯特伯(MargaretStroebe)等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实际上,在丧亲事件中,每个人的表现并不一样的。他们将这种不同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不安全———矛盾型:这类人常常会沉入“无尽”的悲伤中,他们终日闷坐、茶不思饭不想,生活似乎在亲人去世之时就结束了。
不安全———逃避型:这些人或表现为忙于处理具体事务而“无暇”悲伤,或表现为压抑,甚至否认自己有悲伤的情绪。
不安全———不一致型:他们对去世者反应常常混乱而缺乏一致性,似乎有时候他们被某种想法抑制,可能表现出无所谓的神情,而有时候又被突如其来的某种想法所控制,突然表现的过分的悲伤和愧疚。
安全依恋型:大部分人,大约占60%比率的人为失去的亲人而悲伤,也愿意把内心中的悲痛和怀念向自己亲友述说。他们心中仍然保有逝去者的位置,但会渐渐地有所弱化,而逐渐地把生活重心转移到现实生活上来。
这时候,我们再看,项羽这时表现出的是超脱于常规心理之外的一种处理方式。他在冷静的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梁军破,士卒恐。”而秦军新胜,士气旺盛后,得出了下面的正确判断:
一:马上停止进攻陈留。
二:做出针对敌军有可能大举进攻的防御态势。使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驻军彭城西,刘邦驻军砀。三军互相拱卫,互为犄角。前面已经分析过,在冷兵器城市攻防时代,这种部署是防守的一个典范。
它充分的利用地形进行“展开式”布防,从而使敌军必须在适当的宽度上展开攻击,这就使己方部队面对的敌军力量出现分散。为赢得防御战争创造了条件。而如果敌军采取“只击一点,罔顾其余”的打法,其他的两支军队又可以适时的进行援助牵制。
从主动进攻到战略防御,项羽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杰出军事家的军事才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判断是在失去项梁后做出的。这种超出常人心理的承受能力,才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必具的特质。而天生性情暴躁,遇事冲动,缺乏政治眼光和战争大局部署则使他注定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
但从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防御部署来看,他的做法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叔父死亡的伤痛之下,没有和秦军进行复仇式的自杀战争,而是紧急撤出在陈留的攻击战场,退守彭城一线,有效的保留了实力。为以后的征战留下了强大的资本。
这才是项羽在这次亮相中最为值得称道的一个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