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才是承诺,
否则就是谎言。
鉴于笔友对诗词楹联的热爱,根据我自己喜爱对联并坚持几年尝试和学习的实践,写了一点东西。不能说是经验,只是借助简书为众多文学爱好者提供的这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一点交流。如果笔友觉得我说的似乎还有些道理,就别吝啬你的手指,为我点赞鼓励。
其实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我昨天发表了《父亲心中的鬼》这片真实的故事之后,受到了很多点赞,得到了好多笔友的支持与鼓励,本应该是一件寻常不过的事,却让笔友如此追捧。我深知这也是笔友对我创作的鼓励,本该写点东西答谢一下笔友,想起几天前的承诺,该为那个让人莫名其妙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文题《脚、鞋子与对联》揭开谜底了。就如开篇我写的那句题记:兑现才是承诺,否则就是谎言。对于我来说,今天再忙也得兑现这个承兑了。关于对联的一些常识,我在这里无需赘言。我只是说说在对联过程中语境及文字的推敲取舍。中唐时期诗人贾岛,有一首五律《题李凝幽居》,全诗是这样的: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五律为什么能成为贾岛的名篇。就因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全诗抒写了作者访友人一件寻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以及其简洁的笔墨,描写幽居杂草 ,小路荒芜不治的小园;淡淡两笔,概括了一个“幽”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才是重点,是千古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初采用了“推”字,后来反复思索又改为“敲”字,他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的不同动作反复琢磨时,不小心撞到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刚才做诗得句“推”“敲”未定的事情说了, 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考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乍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巧妙之处:月光皎洁,万籁俱寂,作者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况且山野人家哪有深夜不闩门的道理,因此这门只有“敲”才能叫开,“推”一定是徒劳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也不可忽略。
再把脚、鞋子与对联之间的比喻与大家说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穿鞋子,在选购鞋子之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告之商家自己脚的尺寸,你多大鞋我多大脚那只是玩笑。没合适的尺寸你就穿不上,大了小了都配不上。对联上下联的基本关系也是这样,上下要合规,最基本的条件一定具备。上下句不可七长八短,否则就不是对。一定是多大脚配多大的鞋子才行。鞋子大小确定了,也不是随便买来一双就穿,还有用在那个季节啥样环境穿的问题,这就是功能,数九寒天的你需要保暖,夏日炎炎则需要散热,突然想起了外孙女四岁时商场试裙子时的一句话:冬天不能穿夏天的裙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裙子。一句童言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楹联对句之前要首先定位上下联语境关系。选择颜色及鞋子的装饰图案,就如文字的取舍修饰,一定要有美感,尽可能避免瑕疵。一个小小的装饰可以为本来平平淡淡的东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我觉得,脚、鞋子与对联之间还是可以悟出一点东西来。如果因为看了我这篇文章之后,真的把对联装在鞋里垫在脚下,抱歉!那就是怪我说的不够明白了。
关于《脚、鞋子与对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