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题记
转眼间,金秋九月已与我们挥手作别,国庆放假回家途中,偶遇启蒙老师,真是又惊又喜,看着恩师花白的头发与苍老的容颜,实在难与记忆里俊郎的面孔完美契合,不由得感叹岁月之匆忙。谈话间,依稀想起自己当年学习汉语拼音的情景,内心的各种感慨喷涌而出,只觉眼眶有些热,帮恩师提着袋子和他并肩走在山间小路上,秋日的风萧瑟又不失温柔地掠过脸颊,记忆的画卷一张张铺展在眼前……
一、梦之源
我是一名农家子弟,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尊崇与热爱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反倒愈加强烈。2014年高考后报考了离家比较近的西北师范大学,第一专业报的是英语,可是因为成绩不太理想,最后调剂到了非师范的生物技术专业。当时由于妹妹弟弟们还在读书,在父母的劝说下便打消了复读的念头,踏上了大学求学之路。大学四年时间里,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之外,我尽力选修与教育学有关的课程,考取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等证书,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讲课比赛锻炼自己,除此之外,还在周末及寒暑假带家教及辅导班,一方面为自己挣取生活费,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学四年时间里,我逐渐摆脱掉内向与自卑的枷锁,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的专业课绩点排名第三,这使我面临两种艰难的选择,一是去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搞科研,另一种便是选择农硕,在职攻读教育学硕士,最后我不顾老师与朋友们的反对,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后者。犹记得当时签约后继续去中科院近物所实习,博士师姐责备我说:“你不好好搞科研,搞什么农村教育,会有什么出路?”学院的部分老师也相继找我谈过话,可最后还是没能改变我这头“倔驴”的决定,因为我只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这样,于2017年九月份,我便确定了自己的在职工作单位—会宁县新塬中学,一所位于会宁县“边疆”地区的乡镇初级中学。
2018年6月底毕业后,作为一名党员,我得去学校所在的乡政府转党组织关系,这也是我第一次去新塬乡。从县城乘坐大巴车到达新塬街上办理完相应手续后,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去新塬中学溜达了一圈,看了看自己即将工作的学校,内心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二次去便是培训后了,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及培训老师们,给我们认真又负责地进行了岗前培训,让我更加了解我县乡村教育的现状,以及作为一名新乡村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心理素质。8月27日中午培训完后便匆忙搭上了通往新塬中学的大巴车,这便是我第二次去新塬了,以一位新教师的身份。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二、梦之起航
2018.8.27 初入校园
2018年8月27日下午四点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我站在了新塬中学的校门口,一通电话后,我便把行李放在了英语教研室,和学校的教师们一起参加开学会议,在此会议上我得知自己分到的科目是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非本专业,随后我被安排到女生公寓,打开门看到里面仅有几张床板和两张桌子的一刹那,鼻子突然一酸,但我立马控制住自己低落的情绪,暗暗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开始着手收拾卫生,八点左右,屋子基本收拾完了,赶忙去外面的饭馆吃了一碗牛肉面,便带着笔记本和笔去了英语教研室,向办公室里的老教师们请教了很多问题,因为我深知自己要带非本科所学专业的英语课程,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探讨请教的地方,老教师们耐心又热情地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为我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疑团,我也把它们逐条记录在了笔记本里,并且对第二天的课程有了一定的准备。转眼间,开学的第一个晚自习就结束了。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合眼,或忐忑,或激动,或期待……总之,辗转反侧,深夜未眠。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2018.8.28 开学第一课
第二天早上醒的很早,在操场转了几圈,因为前夜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特别好,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紧想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句,早上三四节分别是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课,作为开学第一课,课堂氛围很好,我在课堂上说了自己英语课的一些要求及和同学们互相认识了一下,并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写了下来,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地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次日开始上新的课程,学生课堂表现很积极,但中午阅作业时我发现学生的作业有些乱,大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比较薄弱,找个别同学了解了情况,也向相关教师了解了一下我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入学成绩,我希望自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以致于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哪怕他的成绩很差,哪怕他连最基本的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度过了第一周,在第二周,学校给我安排了上岗公开课,我的表现得到了学校领导及老师的一致认可,同时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三、初识青椒
2018.9.10 初识青椒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和全国所有的人民教师一样,这一天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既是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一个教师节,也是我成为小青椒的第一天。当天晚上观看了青椒计划的开学典礼,非常激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加入到这个温暖大家庭当中,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同时我也很期待,很渴望,很想知道我能从这个培训当中学到什么?很想知道一年后的自己会以怎样的姿态站在三尺讲台上,自己能否通过这个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为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当晚在日志中这样写到:“德不孤,必有邻!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教师节,从早到晚,没一刻工夫闲着,今日有幸成为小青椒的一员,日后将和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共做有意义之事。因为相信,所以值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愿前行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只要心存感恩,努力前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的。
四、逐梦之旅
随后的几周,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作为一个小青椒,我都会期待每周周三的培训课程。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在2018.9.19进行的第一课,廖伟老师在《何以“坚守”—新时期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很透彻地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以及农村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首先从分析国情入手,“一个国家,两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失衡,因此国家出席很多政策去强化农村教育,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决定,也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该“坚守”,还是“流动”,或是“离开”,是摆在每个农村教师眼前的问题,令我特别感动的一点是,廖伟老师并未像有些专家一样夸夸其谈,大谈特谈奉献与坚守,而是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从农村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刻而又简明扼要地剖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生理的需求,关于工资方面;安全需求,尤其是农村女教师的安全问题;社会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不由地对廖老师如此透彻的分析感到钦佩,是的,社会工作的可获得性,倾向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因为社会文化以及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确实比中国高很多,但既已选择,因为热爱教育,所以倾心教育,何以倾心?何以坚守?廖伟老师又从“构建新身份”、“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物质基础与专业认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对农村教师赋予“教育与社会公平促进者”的这个称号,让我思索良久,是的,“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作为农村教师,如何在行动中切实促进农村学生向上流动,从而一步步实现社会公平,这不就是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促进者吗?不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吗?今后我的目标就是通过构建“社会公平促进者”的教师新身份,提升在所处环境中开展“文化回应性教学专业能力,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利好政策,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与尊敬,让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的中国优秀教育者!这不是一个人的王者,而是一个团队的骄傲,相信我的坚持终将美好!课程结束后播放了学长学姐对我们的寄语,很是感动,也更加有动力,总感觉只要自己努力,不断学习,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美好!其实自己学习这个课程,真的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多学一些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为咱们中国的乡村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份努力,多一份期待,惟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在2018.9.26进行的第二课中,桑国元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初次看到《理想的乡村学校与卓越的乡村教师》这个题目,我就在想,怎样的乡村学校算是理想呢?怎样的乡村教师算是卓越呢?脑海里冒出好多飘忽不定的词汇与画面,于是带着自己内心不确定的答案去聆听桑教授的解读。桑教授的报告可分为以下三部分:首先介绍自己的乡村教育经历。作为一名西北农村地区的学子,桑教授娓娓道来的童年教育经历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也正是那些自然和谐、其乐融融的田园时光,让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如此相似的童年教育经历,让我对桑教授接下来的讲课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其次是对理想乡村学校和卓越乡村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作了阐述与解读。其中举的三个案例,分别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绿色生态与师生文化自信,以及优雅的校园环境等成为理想的乡村学校,成为乡村学子汲取知识养分理想的殿堂。通过这三个案例不难看出,理想的乡村学校应该是儿童心向往之的地方,是教师愿意倾情奉献的地方……小而优、优而美、小而特。可如今“村村办学”、“撤点校”、“小班小校”等现象频频突出,这些乡野间的小规模学校也摇摇欲坠,因此要建设这样的理想学校具有很大的挑战的。最后对卓越乡村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征作一阐述,对专业使命品质、专业心理品质、专业知识品质、专业能力品质等的解读,让我深知自己离“卓越教师”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距离,这也意味着自己需要更多的付出与努力,努力拥有以情育人、以文化人、以梦感人、以行觉人、以爱育人的教育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乡村教育的坚定守护者。就本次听课中有以下几个疑点:1.桑教授提到“要合作互利,不闭门造车”,可面对乡村学校教龄两极化突出的现象,该如何处理“合群”与“合作”的关系?很幸运地是桑教授在互动中对此类似问题做了回应,让我明白这是差异,而非差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慢慢辐射、影响老教师,并且在虚心求教的基础上,慢慢融合,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和一位新老师面临的问题类似,若对孩子严加管教,进行批评,怕伤孩子的自尊心,若稍微松一点,又怕让他们松懈,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桑教授的解读有醍醐灌顶之效,他提到我们作为老师,不是管学生,而是作为他们的引领者,促进者,心灵的陪伴者,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和他们一起成长。如今临近中期考试,对于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探索也更加频繁,如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语,让他们能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乐于学习,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努力,只要用心,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对于怎样的老师才算是卓越的教师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韩公所言,可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即为师,但我个人觉得,能够带着一颗博爱之心,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做一个为学生之敬爱、为家长社会之认可的育人授业解惑者已然足矣!至于怎样的学校算是卓越的乡村学校这个问题,结合现实情况,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能老是幻想着桃花源,只要是能让学生和老师们拥有强烈幸福感的学校,如《小豆豆的巴学园》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有那么一个地方,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处处洋溢着快乐与幸福,有琅琅的书声,有银铃般的笑声,就称得上是卓越的学校了吧。
总之,这两节课的学习都让我获益匪浅,我很期待下一次的课程,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学一些东西。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五、温暖瞬间
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事情发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朵云,一朵花,以及雨后炫丽的彩虹。都足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为人师的幸福。简要描述以下几件:
温暖瞬间1:
教师节那天,从早到晚,我一直忙得晕头转向,参加乡镇组织的会议,备课写教案,批阅作业,晚上又参加培训课程,回到宿舍时已经快十点了。到宿舍门口刚准备掏钥匙,突然发现门把手挂着东西,着实吓我一跳,我忙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一个礼品袋,里面装着一只小熊和一张卡片,上面写着:“XX班全体同学祝老师教师节快乐!”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只有感动,我朝周围看了看,墙拐角那儿有几个学生立马把头缩了回去,然后跑回宿舍去了,原来她们把小熊挂在门口之后就一直在等着我回来呢,看到我回来拿到了小熊后她们才高高兴兴地跑回宿舍去了,不争气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可是我心里很高兴。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教师节礼物,是我的学生们精心为我挑选的可爱的小熊,而我所能给她们的,就是尽己所能地去爱他们、让他们成人成才吧。
温暖瞬间2:
某晚下自习后我去倒水,水桶有些沉,正当我一步一步往前移时,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茫茫夜色中跑过来,不顾我的推婉,帮我把水倒入废水处,这也许对于老教师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可对我来讲,这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温暖,让我时刻感觉自己被幸福包围,原来,在我用爱温暖学生的同时,学生们也在以他们独特的爱,温暖着我这个老师啊。
温暖瞬间3:
那便是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思维导图了,我在不停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用开学第一周周末学会了希沃白板的使用,随后便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效果很好,但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去完善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是我努力的方向。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衣服和颜色,我提醒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将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衣服和颜色的词汇归纳起来,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令我很感动,真的,感动这个词汇最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了。他们的作品让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有的虽然成绩薄弱,但有各种美好品德,有的虽然字写的不好看,但他们的画画得特别好……原来每个学生都有宝藏,只不过等着我们去发现,然后让属于他们的光大放异彩!所以,我又一次告诫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千万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公平对待他们,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 [会宁739何慧霞]《迎着朝阳,扬帆起航》六、九月之思
这一个月来,我在不停地思考,教学当中有很多困惑。
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爱学生,可如何去爱,怎样的爱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呢?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度,这个度,究竟该怎样把握?我已经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我的课堂,可他们毕竟还小,自控能力还很差,有很多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在他们成长中如此关键的一个阶段,我究竟该怎样恰当的引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想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可怎样的老师就算好老师呢?我希望我那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希望他们永远阳光向上,永远像现在这样纯真,可是,我也是一名老师,我的任务不仅仅是育人,也是教书,我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认真读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去为自己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对生命的意义多一分感悟与思考,希望他们能够知道这个世界,真的很大,生命的意义,值得他们用尽全力去探索,而不是平庸地度过一生。可是,在这些环环扣扣当中,我该如何把握平衡呢?亲眼见过那些因恨铁不成钢而动手打学生的老师,同情他们,也同情学生,起初几乎每位老师都是把心捧在手上去干教育的,可是,捧着捧着,心就疼了,伤了,麻木了……看惯了也听惯了那些老师们无奈的摇头与叹息,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来,家长,学生,社会,自己,每个老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几乎都是自己家庭的顶梁柱,从贫苦的农村家庭出身,家里苦供,自己苦读,终于摆脱了世代为农的命运,终于可以回报自己的家庭,回报社会,为人师,便为人人父,为人人母,可他们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过不同的教育,有些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个老师都要照顾每个孩子的方方面面,往往是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真是一门大学问,而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份最神圣,最难的职业……但无论怎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二个便是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一些思考。
期间听了七年级的生物课。他们上的正好是《细胞分裂与分化》这一节,这一节对于初学生物者,尤其是初一的孩子来说,是有些难度的,面临着思考方式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从表面到本质的探索,并且这一节的内容也是生物学现象与内在机制的一个衔接点,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发现生命的伟大!我很期待,中学生物教学当中,老师和学生的状态是怎样的,就这样,我搬着凳子走进了七年级某班的生物课堂。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由于是下午第一节的缘故,学生们都昏昏欲睡,老师也讲的比较累,我在此期间翻阅了课本及相应配套练习,不免感慨。当一门如此有趣又重要的自然学科,成为代课老师与学生的负担,是怎样一种悲哀。我一直觉得初中的生物课应该重视起来的,不能单纯地把它当做一门简单的“副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欲膨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地钢筋水泥代替了水木草虫,车水马龙代替了鸟语花香,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乡村学校,还保持着自己本土的纯真,就该对生物作出更多地探索,对生命也更加地敬畏。为什么说很多校园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追寻最本质的原因还不是学生们对生命缺乏敬畏吗?我们更多地给他们灌输的是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性的教育,让他们对生命缺乏敬畏,实乃细思极恐。
还有很多很多疑问与困惑,这需要我更加努力,一边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一边在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七、逐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感悟与经历,其中的一些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或许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金秋九月,转瞬即逝,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感谢青椒,让我学会分享,也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审视自己,感谢新塬中学的师生,陪伴我成长,感谢父母,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与支持。逐梦的脚步,将永不停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