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信公众号原创者交流圈
制伏“寂寞”,咀嚼幸福的滋味

制伏“寂寞”,咀嚼幸福的滋味

作者: 老卢庸观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18:05 被阅读7次

    狗子等动物都会寂寞,别说人了。

    人寂寞,再正常不过,而且这寂寞一旦出现,却没被排解掉,就很容易像野草一般疯长起来,瞬间充塞你的大脑和身体,形成一望无际的寂寞草原。

    所以,人大都是不太喜欢寂寞的,喜欢寂寞的,又大多是无奈中适应的结果,而绝非主动的追求。

    完全跳出红尘的老僧入定本事不是那么容易学到手的,即使寺庙里的和尚也不是都有这个本事。

    所以才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类煽情的话语令人心驰神往或黯然神伤。

    于是,人一旦寂寞了就会主动想办法去排遣它,希望过得“不寂寞”。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可以视为一种人类根据其生理特点制定的“寂寞排遣方案”。

    此时,婚姻制度,从陪伴角度看,似乎就会多出一丝人性,而非纯粹抽象的文明跃迁和冷冰冰的政治经济需要。

    当然,为了排遣寂寞,婚姻只是一个基础的制度安排,整个大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安排,学校、茶馆、酒馆、饭店、图书馆、咖啡厅、酒吧以及各种商场和娱乐场所,不都是具有如此功能的“道具”吗?尽管,排遣寂寞未必是它们的初衷。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虚拟网络世界的聊天室、电子游戏、社交平台、网上购物商场等,不也都是在事实上起到了“排遣寂寞”的作用吗?

    主权国家和市场经济在满足公共需要、私人需求的同时,不经意间就布局了一个大手笔的“排遣寂寞”社会系统,来解除人们寂寞的烦扰,而且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精细,仿佛可以洞穿人类灵魂一般。

    但,即便如此,人类的寂寞依然存在,因为寂寞也是有等级的,有些寂寞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安排予以缓解、满足,有的则需要更高级的东西才能缓解和排遣掉。

    这好比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与大观园中居住的那群人一般,见识决定了大家触景而生之情的差异。

    寂寞与此同。

    熟悉并经常出入社会上那套系统的人,一旦滋生寂寞,是很难被外部世界的安排所缓解、排遣的。

    要制伏“寂寞”,还得靠自己。

    怎么靠呢?有些人习惯依靠他人、习惯依靠外部世界,一旦依靠自己的时候,反而有些懵圈甚至手足无措。

    其实,这个很简单,只要具备独自吃喝拉撒的能力,就知道如何“靠自己”,而要排遣寂寞,无非是扩展“靠自己”的内容内涵,重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

    比方说,之前单身,那么现在就想办法去找对象,谈恋爱,准备成家;之前每天“三点一线”上班,周六日洗衣服、睡大觉,那么现在就要抽出时间来读书、运动等。

    如此,生活益加丰富、健康了,寂寞可以存在的空间土壤就大为缩减,不会影响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不仅如此,如果还是觉得寂寞,可以通过“高度自律”的办法,去按时就餐、上班、睡觉、读书、运动、做家务,让程序化的生活和工作充实到自己每一天的24小时中去,减少无所事事的时间。

    与此同时,根据每天的程序化工作、生活设定小中长期目标,坚持下去,一旦有了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估计你就会乐在其中,很难为寂寞所纠缠。

    高度自律的、充实的、有远近目标的工作和生活,将成为寂寞的“终结者”,使其难以滋生,即便滋生也会很快被挤出去、释放掉,无法积聚,仅仅是偶尔冒出来一下又很快消失的“调味怪咖”。

    也许,时日久了,在某一刻,你还会有些许想念它。

    此时,寂寞的杀伤力就会大为下降?它始终是配角,而且还是那种电视剧、电影中偶尔露面,刚一出现又很快消失的跑龙套角色,何必在意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勇于尝试和坚持,“制伏”寂寞,你终将感受到生活的善意和多姿多彩,咀嚼到幸福的滋味。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制伏“寂寞”,咀嚼幸福的滋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go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