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上一次评论国产电影,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一九四二》上,该片在冯小刚的作品中独树一帜,不失为众多不伦不类的国产历史类电影中的翘楚。而对于古装类历史电影,个人认为一直是内地电影人的心头之痛,我大天朝浩浩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经典题材可供挖掘拍摄,但至今能够被称得上优秀的古装历史电影,只有寥寥可数的《刺秦》、《英雄》和《王的盛宴》等几部(这里纯属一家之言),影迷们只能一次次借着毗邻韩国每年出品的若干优秀古装作品解渴。
在我们对于国产古装的质量已经渐渐不抱希望的时候,张艺谋又杀回来了。经历《十面埋伏》、《黄金甲》以及去年的《长城》口碑屡次扑街后,老谋子再次回归古装历史题材,打造了这部有些让人捏把汗的《影》。
不得不说,这一次,他仿似痛定思痛后的绝地反击干得漂亮。
序幕拉开,一股纯粹而浓烈的古典水墨风扑面而来。嘈嘈切切的古琴雅韵,淅淅沥沥的素墨山水,简单直白的复古台词,寥寥几笔,便为全片营造出一种干净利落却不失淡雅大气的格调。
遑论老谋子以往作品的功败垂成,单看作品的画面与音乐之造诣,在业界确也很难有人敢与之争高下。而这一次他的画面与音乐仿若本人在历经起伏后洗尽铅华,褪去浓墨重彩,卸下糜音重鼓,不再矫揉造作,以一种简约中彰显厚重的遒劲之力,让音画间的和谐更趋炉火纯青之境,冲击着各种感官,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本片的亮点仅止步于音画之间,不免又会沦为老谋子以往作品中,只重画面华丽堆砌,不讲究剧本深度的苍白形式。这次的剧本,剧组应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琢磨推敲,所以这次的文戏质量,远远超越了武戏的境界。
相比武戏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稍显造作的刻意,每一段文戏都仿似冥冥中有只上帝之手在操纵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将每粒棋子慢慢地、迂回地摆布,进退虚与,犬牙交错。每位角色都在为各自的终极目标筹谋奔波,看似志在必得,实则深陷修罗,身不由己;每一次的布局走位都掷地有声,却又在留白处绵延出一条草蛇灰线的伏笔,制造出更为扑朔迷离的氛围,渐渐在乱世中延伸出一场愈演愈烈的曼陀罗乱舞,将角色们无情地卷入,让事件扭曲到如迷雾般难以参透,让人对局面的走向心生疑窦,对最终的结局满怀期待。
《影》舞台设计和角色演出,打破了以往张艺谋古装电影中过于写意的刻板和正邪分明的陈腐,在乱世大悲壮的小格局中融入了更多真实、复杂和扭曲的人性刻画。在贯穿首尾的绵长苦雨和若即若离的善变古琴声中,每一个角色在这场凄风苦雨的残局中辛苦地坚持,被扭曲,被操纵,我们全神贯注地跟随剧情的铺陈起伏,去感受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去捉摸琴声中的变化,去嗅出沁入雨丝中的血腥,沉浸在一场罗生门式纠葛纷乱的残酷迷局中。
本片的主要演员同样对整体效果产生了一种极大的正面促进,可以充分感受张艺谋多年来在影视圈的话语权与掌控权。邓超的一人分饰两角堪称神来之笔,枯朽与壮年,阴鹜与木纳,病态与血气,两个角色的鲜明特征均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角色间的转换也是游刃有余,个人尤其喜欢那个被病体与岁月摧残得面目全非的真都督,于斗室中狡诈地运筹帷幄,被权力欲望支配到一种丧心病狂的境地,飞扬跋扈,疯癫可悲,应是年度各华语电影表演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郑凯的演绎也让人眼前一亮,本以为影片格调会被他脸谱化的演技折损,然越往后越觉得他演绎的主公看似癫狂愚蠢,实则人前装腔作势,人后心机算尽,丝毫不输邓超所演的深度,一举扭转《跑男》里那种扭捏作态的肤浅。
孙俪、胡军等主要配角虽无太出彩的戏份,却也很好的配合了整部戏的氛围,铺牢了故事的内涵。只有两个年轻小鲜肉的演技实在粗糙无力,所幸戏份不多,估计也是老谋子在影片整体质量与票房投资之间做出的适当妥协,无伤大雅。
综上,在剧本、表演、镜头、音乐、台词等元素齐头并进的深度融合中,影片循序渐进地酝酿出一种非凡的化学反应,带来超越以往传统古典主义的升华感。多米诺骨牌般的叙事结构,在亦古亦今的幻象中铺开,由一条涓涓细流被注入多方暗涌,渐渐错杂奔腾,不可收拾,最后相互交战归位,汇成一气,首尾呼应,为观众划出一个迷乱隐晦、戛然而止的圆。
这是谁的棋局?谁是棋子,谁在先发制人,谁在伺机而动,谁又在背后真正操控?这一盘阴云诡谲的棋,正如贯穿全片的阴郁的雨和潺动的琴,若要真正看懂,也许需以神的视角拨开迷雾,才能俯揽全局,窥出端倪。
恰逢观影时天空也同样下着淅沥的雨,戏里戏外,亦真亦幻,仿若浑然一体。走出影院后抽一根烟,望着同样的雨,突然有些分不清现实与电影的界线。虚与实,也许就像于雨中练武的都督、夫人与影子脚下的那幅太极,本就是黑白交融、相依相缠的吧。
继《英雄》后,张艺谋终于沉淀中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也应该是对华语古装电影的超越。私以为,这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国产古装电影,没有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