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的日子,相对静谧,孩子每次都会早早入睡,今晚也不例外,尽管堂弟家的客厅里此刻仍有三五个自行玩耍的孩子,还有此起彼伏的麻将声……
这时,老公发来消息说,已送上小学的表弟回到家,他父母都不在,孩子拿了根跳绳又下楼找同学去玩,累了再去找奶奶睡觉。
不知道小小的县城里,还有多少个类似的“无人陪伴”的孩子?仿佛他们从来都不需要人“陪”。这让我不由得重新思考“陪伴”这个词。
陪伴,我们通常理解为“陪同相伴”,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两个条件:一个是“陪同”,一个是“相伴”。陪同指人在身边,相伴则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和关注,陪同容易相伴难。
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与另一部分家长“视而不见”,完全“散养”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有质量的陪伴”成为了父母最该重视的理念之一。
高质量的陪伴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孩子,在此基础上重视、“听见”、“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不管有没有父母在身边时,都能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