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现场听课老师拍的,并且拍照老师给照片加上了文字。让我非常感动。但文字明显用了文学化的渲染。因本人不喜拍照,无现场照片,只好用这张充抵。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964/f484fb94384aec24.jpg)
幻灯片1
新课标、新高考、高中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
韩军微信hanjunlaoshi2
幻灯片2
一,夯实课内质量,不是扩展课时“数量”
幻灯片3
课内背,背课内,课课背。
幻灯片4
可少讲、不讲,讲必精彩、透辟、高屋建瓴
幻灯片5
二,从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的结合
幻灯片6
2/5加3/5大于 5/5
幻灯片7
三,用“真问题 ”启动高中学生,更是对成年学生的尊重,对学科本身的敬重。
幻灯片8
提出根植于学科本质的“真问题”,尽少“虚构问题”
幻灯片9
难住教师自己的“真问题”,才是最好的教学问题
幻灯片10
四,审辩性思维与复杂性分析
幻灯片11
“苏轼精神世界”的复杂性观照
幻灯片12
“菲利普认与不认于勒”的复杂性分析
幻灯片13
对“周朴园形象评价”的审辩性疏解
幻灯片14
五,深度理解和把握、富有哲理地穿透一节一课,调动的是教师的整体学养
幻灯片15
课堂的一时一题,调动教师的一身一生
幻灯片16
一篇课文应对无数高考作文题目
幻灯片17
用往年作文素材应对今年作文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964/1264ef7f18f64f11.jpg)
幻灯片18
六,高考应试,就在平时家常课堂的细节里
幻灯片19
幻灯片20
【2017年新课标II】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幻灯片21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幻灯片22
14、BD 15、本诗首联展现了诗人乐观旷达、洒脱的人物性格。 首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化用杜甫《南征》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名句,写出了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者描写了自己虽然与兄弟相隔云海,却无须因远行而泪沾衣襟,开篇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幻灯片23
七,让学生,从文本和课堂细节里引申,做一点科研
幻灯片24
科研并非“高大上”,最佳的科研“小而微”
幻灯片25
1,苏轼达观,抑或感伤?2,苏轼诗文里的“江”与“月”3,苏轼诗文里的“时间”与“空间”4,几本《苏轼传》比较5,林语堂笔下的苏轼
幻灯片26
八,在课堂里,在教研中,追寻人生幸福
幻灯片27
一直不想当教师,成为所谓优秀教师
幻灯片28
痴迷、快乐,创造扎实而无愧的学术成果
幻灯片29
人生本无意义,人生意义全靠自我填充
个人微信hanjunlaoshi2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964/7facb207d5a71c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