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
《论语》公冶长篇(5—2)

《论语》公冶长篇(5—2)

作者: 林夕1林夕秋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02:13 被阅读1次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邦有道”,“邦”即是国,古代诸侯的封国。“道”,道路,这里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即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邦有道”,国家治理上了轨道,处于太平治世。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君主是个明君,臣子大多也是正人君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3)废:废置,不任用

“不废”:就是不废弃。

一个读书人有着一肚子的学问道德,却用不出去,这叫作“废”,肚里好东西都变成没用的废品了。“不废”就是能见用,在朝廷替国家做事情,就是有官做。

“邦无道”,整个国家失控,进入混乱不堪的乱世。政治黑暗、国家纷乱,君主昏庸无度,朝廷上小人当道,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4)刑戮:刑罚。

“免于刑戮”,可以免遭刑罚与杀身之祸,得以自保。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太平盛世时有官做,天下大乱时能避祸,这对于个人和家庭都至关重要

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孔子放心把侄女许配给他,那肯定是对他的道德品行和处世智慧寄予厚望的。相信南容在国家无道的时候,不会出来替昏君做事情。能够得到老师这样的信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正人君子,“邦有道,不废”,相对而言不难做到,但“邦无道,免于刑戮”,却是非常不容易。乱世中险象环生,稍有闪失就会铸成大错,既要坚持做人的原则,不去曲意逢迎,又要保护自身和家庭,不去死打硬拼,没有坚定的意志信念和超人的大智慧,是很难去决断和应对的。

跟公冶长因为才高而取祸不同,南容是以谨言慎行而能明哲保身,躲避灾祸。两位弟子的性情品行截然相反,可是孔子却都喜欢。不过南容与公冶长相比,他尚德、谨慎,而且有智谋,又善于处世,应该更加宜家宜室。

孔子没有把官司缠身的公冶长嫁给自己的侄女,而是把自己最放心的弟子嫁给她,可见其对兄长的一片深情。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5—2)

    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南容:姓南...

  • 《论语》公冶长篇5

    【原文】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③人以囗给④,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

  • 《论语》公冶长篇2

    【原文】 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注释】 ①南容:姓南容,名适(ku...

  • 《论语》公冶长篇(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 《论语》公冶长篇5—27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

  • 《论语》公冶长篇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

  • 《论语》公冶长篇5—24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

  • 《论语》公冶长篇5—17

    5•17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注释】 (1)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

  • 《论语》公冶长篇5—16

    【原文】 5•16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

  • 《论语》公冶长篇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公冶长篇(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u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