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给自己的晨跑点个赞,不仅是临近早七点起跑后斩获了十公里,而且察觉出一个隐藏较深的毛病。似乎不是,却中毒不浅。
什么样的毛病,让自己如此惊恐呢?
慢跑过程中,大脑吸氧充足,也格外清醒。我一边用耳机听樊登读书,一边脑子里不停放着幻灯片。
读书写作原本一家,但凡爱写字的人,也应该爱读书。可是,自己为什么对阅读老提不起兴趣呢?
写作,一直都喜欢,特别是这几年。从回忆童年,到记录生活,再到分享自律,都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心里话,写成好文章。
写的过程中,不可能离开读书。自己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可总做不好,似乎没什么兴趣,更谈不上养成习惯。
说直白点,自己爱写字,不爱看书。图书馆借书如同例行公事,抽空去一回,也是漫无目的,老半天想不好该看什么书。
今年以来,市图书馆去过几回,经常是把书借回家又不看,放在床头柜一个月也翻不完,有些书干脆一页都没看,就直接还了回去。
前阵子借来《月亮与六便士》、《老人与海》,都是经典名著,结果看着看着就睡着,老是无法沉浸。想当初住单位宿舍,从同学家借来两本厚厚的《基督山伯爵》,看的津津有味,晚上熬通宵也愿意。
现如今不再如饥似渴,看书总跟催眠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不经常读书,保持阅读的习惯,文章自然写不长远,也不容易写好来。
道理都懂,可平时仍然我行我素,不把读书当回事,即使有点时间,也是捧个手机没完没了,全然不记得读书这回事。
不爱读书,光写东西,那是写作吗?可能就是保持以前写日记的习惯,想着什么,记录心情,每天随性写,没有深度思考,更谈不上思想,跟自述一样,和自己唠嗑,这哪是文章呢?
作家苏心老师说,她曾经把文字丢在了角落,后来硬是逼着自己每天写上一篇一千字的文章,才慢慢找回了自己的最爱。
这样的想法自己也有,每天写出五百字以上,保持练笔的习惯。可是同样坚持写,人家是写文章,自己却是日记,甚至还不如日记。
一个不爱读书,没有阅读习惯的写作爱好者,不可能成大器,也写不出未来。写是输出,读书是输入,学习精进的重要途径。缺少输入,何来输出?
今天晨跑,我惊觉自己这个毛病,并非不喜欢读书,而是不爱学习。
读书原本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因为不爱学习,固然不想看书,不愿读书。
不是这样吗?不爱运动,是身体的懒。不爱学习,则是精神的懒。
生活中,惰性无处不在。精神上的惰性往往比身体的懒更可怕。身体上偷懒,疾病找上门。精神上偷懒,容易空虚,灵魂无处安放,脑子也会因为缺乏思考而生锈。
审视当下的自己,时常被逼仄的生活裹挟前行,相比读书学习,生活的苦累还不重吗?
一个人不愿吃学习的苦,必然要吃更多生活的苦。自己有太久没去做与学习考试有关的事了。长久活在舒适区,不知不觉养成不爱学习的毛病,恐怕都没什么感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