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效性

作者: 绿茵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22:22 被阅读0次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名言。虽然三和七是个概数,但是也被现代文明证明非常有道理。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过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当那些孩子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通过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的幼儿长大后的性格基本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头脑中浮现着名言警句,看着教授的研究成果,心里不免一丝伤痛。我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惧怕困难,在学校不合群,脾气暴躁,不讲道理爱哭闹。难道,他长大了就真的不行?!!

    作为父亲,我不甘心!前几天,儿子刚过了四周岁生日,很少写关于家庭和儿子的只言片语,我决定作出改变。平时生活,我更多的是追求工作技能提升以及个人自我修养,陪家人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近两年,我从内心开始不断忏悔,要为家庭和孩子作出改变,可能还是诚心不够,答卷还不及格。

    但是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跟儿子互动,陪他玩给他读书。最近一段时间,也就一两月时间,我能明显感觉出孩子身上起来的变化。就在一瞬间,让人惊喜若狂。

    大概十天前,我着凉感冒,回家后浑身乏力,还是保持距离给儿子读了好几页海底世界。儿子很喜欢海洋生物,他现在给自己取得名字还是叫“夜光星”,一种具有超能力的非人类海星。可能读书过程中我多次强调了自己的难受。第二天早晨上班后,老婆竟然打电话过来,电话那头是儿子略带奶味的稚嫩的声音询问我感冒好点了吗?我当时的感觉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听老婆说,她一听见儿子询问我病情,当时也激动要命,就不假思索拨了我电话。

    以前老婆跟我生气,哭得杏花带雨稀里哗啦,儿子该玩玩具还是玩他的玩具。从来没有主动询问一句妈妈你怎么了,别哭了之类的话。我还纳闷儿子心怎么这么硬?!或许他被吓傻了,不知如何处理。后来,每次老婆发脾气,儿子都是学着妈妈的口吻重复数落我的话语。当然两口子经常闹矛盾对孩子成长不好,但是很欣慰的是,他知道了保护妈妈,为妈妈打抱不平。

    我看了尹建莉老师写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感觉非常受用,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成为朋友,在我孩子身上打破这个千年的常规!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谁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或许对于缺点,我们不妨认真分析一下原因,先别给孩子定性,更不要放弃孩子。每个人都是缺点和优点并存的,他的优点也能看大也能看老!

    儿童散学归来早 微信公众号:心安理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wc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