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3d149e22523bd175.jpg)
全国人民都知道,开口“阿拉、阿拉“的是上海人。
现在一些影视剧中,只要一出现身份是上海人的,也一定要故意安排上一两句带“阿拉”的口语。
这似乎成为共识。
但其实,现在的上海话,是个包含了上海本地语,周边江浙地区语言(苏州话、宁波话),甚至一些海外英译词汇的,大杂烩式语言。
而“阿拉”这个第一人称,其实是宁波话。或者说是我们海宁某几个乡镇话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海宁有几个乡镇第一人称也是“阿拉”。
历史上的上海区域,主要是松江的华亭县。新中国之后 把大片属于江苏的区域划归上海,形成了目前的上海直辖市。
所以,上海话追本溯源,其实是松江话。
而松江话的第一人称不是“阿拉”,是“哦尼”。
现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民国时期的录音、视频。可以听到那个年代真正老上海人的言语。
而生活在上海的不少居民也知晓,真正的上海本土,他们的语言也颇为拗口,与现在广为流传的上海话,有很大区别。
这个,我也听我定居上海的家族人士提及过。
而,之所以“阿拉、阿拉”的宁波话第一人称,成为上海话的代表。无他,盖因旧时上海,各地各路人马去大上海闯荡、讨生活,宁波人从事的行业以及社会地位相比其他人士颇高,
也或许,还与民国时期,蒋姓领导是宁波人也有关联。当然这是我的猜测。
这是一个普遍性现象。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粤语;九十年代开始,某些人群开口讲话,时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如出一辙。
这既是一种流行,也体现了一种价值观。或者说,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社会变化。
前面说到,松江人的第一人称是“哦尼”;
一路向西,到了相邻的浙江嘉善县,就成了“哈糯”;
再往西,到了嘉兴市区,就是“哦内”;
然后进入海宁地界,海宁东片的袁花镇、黄湾镇,就是“哦侬”;
到了海宁中部的硖石镇区,成了“吾拉”;
再往西,到了海宁西片的盐官镇,周王庙镇、长安镇,就成了“阿拉”。
再往西,就是杭州了。杭州历史上南宋开始被北方的河南人殖民过,是个特例,这里就不细说。然后拐个弯,沿钱塘江反向即是绍兴和宁波。绍兴人我们是“嗯啊”的快速连读,一下也找不到发音合适的字来表达。
这一路下来,从“哦尼”、“哈糯”、“哦内”、“哦侬”、“吾拉”、“阿拉”……
发音变化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清晰地可见一条线的串连与渐变。同宗同属。
而这一路的饮食口味,从苏州的甜,到上海的略甜,嘉兴的微甜带咸,杭州的咸鲜,绍兴的咸腊……
这一路口味的变化,也可解读出旧时这一路经济水平的高低。
最富裕的,无疑是旧时苏州。
苏式点心的名声,千百年来都在线。可见旧时苏州的繁华。不然,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来的余粮用以制作各类精致的点心。这拿一个词语来比喻,就是饱暖思淫欲,虽不是很恰当,但道理一致。
而饮食口味的甜,也更是佐证了苏州的富裕。
古时,甜与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白糖依然不算寻常厨房佐料。新年作客拜年,女子生娃拿“汤篮“送礼,一包红糖,依然是必备的礼品之一。
这才有千百年来,甜,永远是形容与比喻美好的标准。
所以,血糖高,糖尿病,算是“富贵病”。
我们读民国时期文章,偶尔会读到“浙东、浙西”的分别。这令人奇怪。浙江怎会分东西地域。难道不应该是以钱塘江为界,分浙南浙北吗?
在明代以前,北宋年间,大浙江以钱塘江为界,有上八府和下八府;称浙东浙西“两浙路”。
上八府:绍兴府,金华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丽水府,衢州府,严州府;
下八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润州府,江阴军。
明代建立以后,为供应京师庞大开销,朱元璋将下八府的苏州、松江、常州、江阴、润州、拆出两浙路,和他老家安徽凤阳以及江淮地区合并成南直隶。至此,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与母体浙江分离。
这也从此形成了今天浙江的基本行政格局。上八府和下三府。十一个行政区划。
当然,建国后,因为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形成了今日的千岛湖。所以少了严州府,下辖的几个县,淳安、建得、桐庐已经划归杭州地区。而又多了一个舟山市。
所以,目前浙江依旧是十一个行政区。
而所谓的上下八府的“上下”之称谓,纯粹是因为地理海拔高低原因,与经济水平无关。
其实现在的杭州话,与上海话一样,也属于是个各地语言的大杂烩。
与周边的地区,都是兀立的存在。
但仔细辨别,杭州话与海宁本地话有很高的类同。
随便举例子:
杭州话——“结个不来三的(这个不行的);结个弄不来的(这个弄不好的)”
与海宁话基本一致。而且“结个”的发音,与海宁盐官镇,长安镇,许村镇等西片地区的发音相当类似。
海宁,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杭州地区。划归嘉兴地区,也就新中国成立后才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我深深滴怀疑加确定,南宋以前的杭州话,就是海宁西部地区的海宁话。
如果可以穿越历史,回到南宋以前,徜徉在杭州街头,相信会发觉如同行走在海宁的盐官镇、长安镇一样。耳边听到的尽是海宁方言。
2024/07/27 阴、台风天、有小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