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散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学习感悟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学习感悟

作者: 姝写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09:52 被阅读15次

文/ 摄   影  : 张  慧  姝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杨鹏校订本)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1

喜欢一个故事,是在一本儿童读物上读到的。

北风和太阳打赌,谁先让那个小孩把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就算谁的本领大。

北风信心满满地说:“我先来,准保我赢。我可以吹起猛烈的风,让他把棉袄脱下。”于是,北风鼓起腮帮子,吹出了一阵猛过一阵的北风,小孩感到冷,把身上的棉袄裹得更紧了。北风无奈地退下场。

太阳笑眯眯的,发出温暖的太阳光来,孩子慢慢感到身上暖和了,小脸变红了,他脱下了他的棉袄。

太阳赢了。

在这个故事中,北风威猛而来,威风凛凛,却让小孩加强了防范;太阳光无限温柔,无声无息,穿越了棉袄的厚厚阻档,温暖了孩子的心。柔弱胜刚强,温柔的太阳光胜过了威猛的北风。

02

天下之至柔中的“至柔”,很容易让人联系到水。虽然老子说的“上善若水”中的“水”,是形而上的,但我们姑且形而下一会,去获得一些感性的认知。

南怀瑾老师在他的《老子他说》中用水来比喻这个至柔的力量,他说大坝筑起来了,水不着急,在那里慢慢等慢慢等,等一点一点积蓄高了,就漫过水坝通了过去。他还说水滴能够穿石。大坝和石头的坚硬,衬显出水的柔弱。柔弱战胜了刚强,柔弱驰骋于刚强,柔弱驾驭刚强。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中的“刀”与“水”的对比,也传神描述了“水”这个至柔形态与“刀”这个刚硬形态之间的张力。

03

但至柔,是太阳光,是水吗?拉上窗帘,太阳光就不能进入;墙体加上防水层,也能有效阻挡水的侵入。那么这个“至柔”和“无有”,究竟指的是什么?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亚原子、再到颗粒、辐射、放射、传感…… 

量子物理学中的电子或光子这样的亚原子,有时表现得像粒子、有时又像波,似乎是对老子“无有入于无间”的一种证实,让老子的思想闪着先验的光芒,再一次证实了人类所有的实践和探索,或许就是为了验证一个先验的真理。科学是已经证实的知识,而信仰远高于科学。

在整个拉丁文学中,提到了人类文化的三个层面:我知道,我思想,我相信。科学是可以被实验、被分析、被证实的,停留在我知道的层面。超过这个范围的我就去想,但想的东西不一定证实,也不一定被反证,这是哲学探讨的范围,属于我思的层面。第三个层面,当我的思想功能无法够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我相信这是真的,宗教的层面。(唐崇荣)

在此,我们不必讨论老子的思想属于哲学或是宗教的层面,但是,他所提及的“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中的“至柔”和“无有”,究竟指的是什么?

04

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美人计》,其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二战结束后,冷战才开始。以赛巴斯蒂安为首的纳粹间谍集团的活动就在塞巴斯蒂安的住宅内展开,但美国情报部门却无法获取任何信息,对于这幢戒备森严的独栋别墅中有些什么人,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在密谋着什么,一无所知。

美国情报部门派出了艾丽西亚,寄希望于她能够用她的美貌和她与赛巴斯蒂安之间曾有的交情去亲近赛巴斯蒂安,从而能进入赛巴斯蒂安的住宅,获得情报。

赛巴斯蒂安原本就对艾丽西亚有好感,这次旧情复燃,深深爱上了艾丽西亚。他要娶她,他娶了她。在这场爱中,赛巴斯蒂安有些无辜,他的真爱遭遇的是有计谋的假爱,假爱获得了情报部门所要的核心线索,而真爱却引发了纳粹地下活动的败露。

事情败露之后,赛巴斯蒂安和他母亲联合用药毒害艾丽西亚。是德弗林,深爱艾丽西亚、同时艾丽西亚也深爱的美国情报部门的特工,勇闯豪宅,随机应变,当机立断,才得以从虎口救出艾丽西亚......

这是一个反纳粹的故事,但我更愿意理解成是一个爱无所不在的故事。

在固若金汤的城堡面前,只有爱可以进入;

在危机四伏的险恶面前,只有爱有勇气面对并去战胜;

驰骋并驾驭至坚的,是至柔的无形的爱。

05

本章中的“至柔”和“无有”,指的是独立而不改的“上天之道”。杨鹏老师说:“这力量无形,却创生一切。这力量至柔,却穿透一切,这力量至弱,却运行一切......(这力量是)天地之母的力量,是万物的本源,是生之本源,是存在的依托。”( 上天之道驰骋在你心中|杨鹏讲道德经四十三章

这个“至柔”、“无有”的“上天之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超越时空、无质无量、无行无迹、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超出了我有限理性的理解范围,但我信仰这是真的。祂是创造的本源,是“第一因”,是“看不见的手”,是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律令”,是“无偏差的旁观者”,是“完全定理”......

所有这些对“上天之道”的描述,都是一种比拟,而并非对其本体的定义。这个独立而不改、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上天之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道?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道德经》中的“上天之道”是否就是《圣经》中的上帝?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刘军宁老师有很好的解答,他说:“《道德经》的全部意义在于它向人们展示,统摄宇宙万物的天道只有一个,世界出自同一个源头,而不是两个、三个源头。我们在中国抬头所看到的太阳、月亮和世界,和其他地方的人类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月亮和世界。”(刘军宁:世界出自同一个源头@《杨鹏解读<道德经>》研讨会

创生宇宙万物的天道,即《道德经》中的上天之道,也是《圣经》中的上帝。通过《圣经》的启示,我们知道上帝就是爱,上帝就是真理,上帝就是公义,上帝就是圣洁,上帝就是良善,上帝就是一切美德的本体。上帝不是赋予爱、充满怜悯,上帝是爱的本身(唐崇荣)。

06

《诗经·大雅》中:“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上帝是创造, 是宇宙万物运行的秩序,祂用爱去创造,用爱去运行万物。爱就是那无形无迹、无始无终的能量流,是驰骋与驾驭至坚的力量,是出入于无间的力量,是超越在万物之上的力量。我们一直领受着来自上帝的神圣之爱,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使得虽相隔遥远、却彼此助力的人类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通成为可能。

《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深受《道德经》影响的创造“家庭系统排列”的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道德经》所展示的那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输赢、没有对错......在那里,只有无穷无尽的爱,爱是最大的财富。

北风和太阳的故事中,太阳光寓意爱的滋养;《美人计》的故事中贯穿着爱的流淌。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是,上帝是爱,上天之道是爱,人本质上是靠着爱而活着,人活在爱之中,生命才感到意义,活在爱之中,心灵深处才得到满足。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其实就是在说,上天之道,能无离乎?

上天之道,又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彰显上帝的爱、公义等良善的本性,顺应天道,活出上帝的样子,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上天之道,能无离乎?

相关文章

  • 天下之至柔力量

    ——掌上国学院杨鹏解读《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全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学习感悟

    文/ 摄 影 :张 慧 姝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杨鹏校订本)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

  • 心观《道德经》(45)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 老子43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天下最柔善的), 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 无有 (无形有质...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人无问,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2013-11-21 20:24:08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

  • 读书打卡 day89/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下篇|第四十三章 经典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

  • 《老子》不一样_第四十三章_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 无为之有益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讲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天...

  • 国学课堂(二十八)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学习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ez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