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简友广场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12

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12

作者: 开阳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05:09 被阅读0次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12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ì)或谥号。据说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其实,这往往是虚伪的,不符合事实的。但是一个人有了谥,就等于在名字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了。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一年(前140)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年,等等。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例如汉武帝曾经改元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有人说征和当作延和,形近而误)等。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号来称谓皇帝。例如明世宗被称为嘉靖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等等。

避讳

最后简单地谈谈避讳的问题。

所谓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避讳起源于秦以前,汉初尚宽,后来渐渐严格起来)。

阶级、阶层

商代的贵族被总称为“百姓”(“百姓”,金文写作“百生”。后来周人称商的贵族为“殷多士”)。商王是贵族最高的代表,自称为“余一人”(“余一人”见于甲骨文,古书上写作“予一人”)。《论语·尧曰》引《尚书·泰誓》篇的话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可见周初还这样称呼。后来百姓成为民的同义词,民在古代又称为黎民,秦国则称为黔(qián)首。

商代王位的继承是兄终弟及,无弟然后传子。周代王位由嫡(dí)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大体是大夫的宗族),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统治的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担任过季康子的家臣。《左传·昭公七年》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样,形成统治阶层内部的分级。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有义务“执干戈以卫社稷(jì)”;春秋以后士是文士,士逐渐成了注重个人尊严、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通称。

士的下面是庶人,又称庶民。西周时,庶人虽然还是用来封赐的对象,但是庶人的身份比奴隶为高,以后庶人就逐渐成为个体农民了。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二.地理、政区 第三节 管制和科举 一.官制 从夏代到清代,中央官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古代文化常识(自己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附有配套音频。虽然音频内容和书中内容重合度不是很高,但是不可否认两者的...

  •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 王力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年: 2008-1页数: 261丛书: 大学入门丛...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书笔记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 古代文化常识2

    三、天文历法 【星宿】 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 古代文化常识1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

  • 古代文化常识3

    五、科举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f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