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开二胎后,一时间70、80、90后女性都成了孩子他妈。虽然,因为年龄不同,在育儿理念上,她们存在不少差异。但,有4个不易被察觉的误区, 90%以上的家长都没有避开。
第一:认为只要全力培养,孩子一定会成才。

我们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很多东西是注定的,如:身高、美丑、性格。但总认为,孩子的禀赋、喜好、智能可以改变。但,这是妄想。
就像一粒种子,也许是柳树种子,在你种下的那一瞬间,就注定只能长成一棵柳树。你精心呵护与栽培,只是让它长得更健康、更茁壮,不可能让它变成果树,长出果实。
抚养孩子也一样。我们只需要给孩子营养的食物,积极健康的人生指导,一起出游、娱乐、学习进步的机会,以便让孩子成长为健康、丰富、积极的人格体。
至于他将来会成为谁?是父母无法改变的。最终,我们必须接受孩子成长的结果。那个结果不是谁的功或过:家长、学校、社会……那个结果,就是孩子本身。
第二:盲目坚持“榜样的力量”。

树立榜样,是家长育儿的常用方法。但,很多家长却误用了“榜样的力量”。认为,榜样是孩子的榜样,与自己无关,只要孩子学习榜样就可以了。这是坚决要摒弃的思想。
如果你告诉孩子,某个人是好的、是榜样,值得他学习。那么,你也要把孩子的榜样,当自己的榜样。所有你希望孩子拥有的美好品行,你首先都得自己习得。育儿先育己。
然后,多考虑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足以判断是非,于是全权为孩子做主,以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定榜样,忽视孩子的个性,以及他想成为怎样的人。也许,你认为安静、听话就是榜样,但孩子天生活跃、爱创新,就不宜用安静、听话来要求他。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特有的气质类型,家长首先应该搞懂孩子,再根据孩子的行为与喜好,站在更成熟、理智的角度,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榜样。
第三: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现在很多家庭,全家上下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切为了孩子,把孩子当家庭核心。但其实,孩子,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家庭的中心。
全家围着孩子转,把重点和焦点聚集在孩子身上,不仅孩子会压力大,家长也会因付出过多,期待过重,在没有得到预期效果时,抱怨、失望,甚至暴力相向。所以过好自己的生活,多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当然,家庭虽然第一位,亲子关系也不能忽视。认为孩子只是家庭的一员,迟早会离开,于是放纵不管,完全让其自我成长。这也不行。
亲子关系的根本,是让孩子将来能自信、勇敢、坚定地走向远方。而这些品质的获得,需要父母高品质的陪伴,比起教会知识,陪孩子游戏,旅游,阅读,对话,倾听,思考,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的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第四:父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很多家庭认为,孩童成长过程中,对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父母、老师,于是便忽略了另一个群体的作用——孩子接触的同辈群体。
其实,孩子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成长的,他接触最多、交往最深的同伴,对他个性及行为的最终养成,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及“孟母三迁”,其实就不难理解。
孩子的成长,前几年父母的作用确实至关重要,但并非父母层次能力一般,孩子就一定泯然众人。随着孩子成长、并被社会化后,同学、朋友、同事等同辈群体的存在作用会更大。
所以,就算父母并不完美,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让其接触更美好的事物,孩子一样可以从周围汲取正能量和经验,一样也能长大成材。
总之,真正的养育,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而是用爱和时间建造的。没有人生来会当父母,父母这个职位,每个人都是新手,都需要不断学习。
以上,是我春节期间思考的几个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