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津市每天写1000字青春
我的母校,永远排在第一号

我的母校,永远排在第一号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4:01 被阅读84次

(这是一篇纯口水文)

1

我记得,三十年前的今天是星期天。

那天,我坐在教室里考试。这间教室我第一次来,这所学校也是第一次来。

多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一次考试,比高考还重要。

高考时,我还有点紧张,但在那场考试中,我很平静。也许当时年纪小,没意识到考试意味着什么。

考试结果是如愿以偿进了这所学校,在那里度过六年。

我记得,那一级录了160个学生,男女各半,分成四个班。我排在男生的40名,正好在中间。

很有意思。我不爱走极端,三十年来都如是,当年的考试名次都这么配合。

2

说回学校。

一进学校,就是个大院子,从校门到教学楼似乎很宽敞,左手是自行车棚,车棚前有个小礼堂。

主教学楼形状有点怪。从上面看,应该是“王”字少了中间右边一短横。

主楼大概四层。从校门进去,面对着是“王”字最下面一横。这一面是图书室、实验室、办公室和大教室吧。后面那两排是各班教室。

“王”字左边三横间的两个空档是自行车棚,右边两横间是假山和空地。

每一层大约有四个教室,因为一个年纪四个班,升一级就上一层楼。三十年前,教学楼里就有计算机房了。

“王”字左侧还有一排二层小楼,好象在里面上过音乐课。

穿过主教学楼,立着一个大礼堂,似乎能装下全校学生。但这么大规模的活动不多,平时当食堂用。

一进门摆着一溜长桌,桌上一排排大蒸屉,带饭的同学们早上先把饭盒码到蒸屉里。为避免拿错,每人都领到一个小木牌,可以拴到装饭盒的网兜上。中午取饭的情形十分壮观,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鞭炮齐鸣。

所以,虽有小木牌,还经常有拿错饭的同学。那个年代的饭盒和网兜都太大众化了。

当然,食堂也卖饭菜,不带饭的同学可以买着吃。

大礼堂左边是锅炉房,右边空地是篮球场。往后走,并排是游泳池和体育馆两个建筑。

游泳池是露天的,但在当时也相当难得了。那时也不会游泳,就在里面泡了几年。

游泳池旁是体育馆。不知道记得对不对,入学考试在体育馆里测了折返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

体育馆里是标准配置,篮球场、排球场合一。地上有没划羽毛球场的线记不得了。

体育馆右侧仍是一块运动场,似乎是网球场,因为用铁网子圈起来了。

游泳池和体育馆再向前是一溜排房,这是校园内唯一留下的老建筑。学校原址是英国兵营,据说当年校园内都是这样一排排的平房。

排房里放各种体育器械,垫子、跨栏、球类、绳子,总之很全。

排房右侧空地上是各种单双杠。嗯,这是我最弱的一项,引体向上基本不上去,考试只能选曲臂悬垂代替,咬牙坚持不掉下来。双杠上各种动作那也是做得相当痛苦。

排房后来拆了,盖了一座逸夫楼。再后来,前面的教学楼也拆了,重新起了更高更漂亮的楼。

排房再向前是操场,不记得是不是四百米跑道的标准场。反正每年测一千米、一千五百米时,跑得差点吐血。

好在自己实心球、铅球这种投掷项目还不错,拿起来努着劲一扔就行。

操场主体当然是足球场。足球场后有沙坑。在这个操场上居然练过跨栏、三级跳、跳高、标枪、铁饼等等高大上的项目。

跑道右侧空地上是一个接一个篮球场,至少有三块场地前后相接。

当时上体育课大家最喜欢听老师说: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球类运动。那就等于放假了,大家四散组合打球去也。

操场左边是一个小院,好象是校办工厂。

3

三十年前,并没觉得学校很大、设施很全,上了大学才有点这个意识。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多年后,在微信群里,一个同学感叹道:当年我们学校简直是贵族学校啊!

其实,说这话的同学、我自己,还有微信群里的其他人,没有一个是贵族。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子弟。

三十年前,平民子弟凭考试争取向上流动的机会似乎更多。现在,因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要求,我的母校入学不必考试,只需摇号。

如果只是摇号,也算公平。但学校把优质资源拿去另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我有点不太明白,明明还是国家的公有资源,凭啥拿去办私立学校呢?

这不是母校的问题,因为所有学校都这么做,政策和现实如此。

那些三十年前有机会考进“贵族学校”的孩子们,现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摇号进入--进入一个教育资源已经“均等化”后的学校。

结果是,仍然有一部分孩子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但决定他们能享受到这些资源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父母。

那些被摇号的孩子们,中考时不是一样要面对以分数定前途的命运?只不过竞争形势更不利罢了。

在紧缺的情况下,资源总要向某一个方向倾斜,没有最公平的分配办法,但倾向于分数和倾向于金钱与权力,哪个更好呢?

4

我仍清楚记得,高中班主任曾对全班说:大家想想,全国有多少城市象我们的城市一样,全市有多少中学象我们的中学一样。你们能坐在这个学校里,应该觉得很幸运。(大意如此)

我知道他说的对,但当时并没有太强烈的感受。

只有离开后,才越来越觉得这话有道理。只有多年后对比,才知道这话有道理。

我自认比较用功,也比较善于学习,但有很多同龄人比我聪明、比我勤奋、比我能干,但因为他们没有生在我的城市,没有获得考试的机会,或者只是在考试时没有发挥好,就没有进入这样学校的机会。

这不公平。

但我看不出目前有什么更公平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素质教育当然不错,但如果变成给富贵人家孩子加分的教育就太糟糕了。平民百姓的孩子,能吃饭穿衣把学上下来就不错了,哪有闲钱去吹拉弹唱、琴棋书画?

古语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尽管极不容易,但毕竟是个平等的机会。

学诗词文章,不用花太多钱。所以说穷文富武,家里如果不太穷,还能凑合着读书,但要没钱,就别想着练武。

人生而不平等,我们只能在这不平等中尽量创造一些平等。

世事变乱,打破阶层的机会就多;世事稳定,阶层更易固化。现在功成名就的很多人,都得益于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现在,这种机会恐怕更少了。

所以,我只能感恩于自己的幸运,侥幸于三十年前拥有一个考试的机会,也抓住了那个机会。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有类似时刻,当时只道是寻常。三十年后再回首时,才知道那多么难得而关键。

5

有人可能会问,你没提到老师啊!

是的,因为没有老师们的同意,不能透露老师们的信息。我只能说,我的老师都是非常好的老师。

很惭愧,毕业后跟老师们联系不多。但他(她)们每一个人的样子我都记得,记得他(她)们第一次走进教室、自我介绍、给我们讲课,帮我们答疑。

那个年代的老师,真是负责。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老校长是非常有名的教育家。

他个头不高,人很精神,看到大家总是笑眯眯的。我入学那年他就六十多岁了,如今九十多岁高寿了。

他教过成千上万学生,必定不记得我。但我永远记得有一次他在小礼堂给我们讲话。

他说:曾到解放军第一师去参观,那个师长说,不管怎么讲,我们师在全军是排在第一号的。我也要说,不管怎么讲,我们学校在全市中学里是排在第一号的!

6

网上有人说:教室还是那个教室,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听课的已经不是我们了。

好感伤啊!但于我们这些太老了的人而言,连教室和老师们也变了。连网上都很难找到三十年前校园的照片了。

但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母校,永远是排在第一号的!

PS:现在的校服不好看,记得当年的校服是小制服,黑套装、铜扣子、紫红领带。

PS2:当年校门上的校名题写者是教育家楚图南,很有武侠气的名字。哈哈。

相关文章

  • 我的母校,永远排在第一号

    (这是一篇纯口水文) 1 我记得,三十年前的今天是星期天。 那天,我坐在教室里考试。这间教室我第一次来,这所学校也...

  • 永远的母校

    母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亲切的,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已离开母校很多年了,但我仍深爱着我的母校。 严...

  • 永远的母校

    这么多年了,总想写点什么。趁着自己尚未老掉,记忆尚存刻,记录一下我在三中的美好时光。谨以此,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也...

  • 大学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

    今天去市里开会,没想到会场是安排在我的大学母校,我再回到自己的大学母校,居然是回来开会的。 想起18岁那年刚进大学...

  • 永远的母校(散文)

    我其实已经是一个没有了母校的人。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那个我曾经度过了美好童年与少年时代的兴化县...

  • 永远的母校 - 草稿

    三十年前那个平常的九月,艳阳高照,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的上午,当我把行李搬到宿舍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

  • 好累

    你说 好累 以后 无论什么事 永远把我排在最后 我说 好的 以后 无论什么事 永远把我排在最前 风也好 雨也罢 待...

  • 我吟一首打油诗,要传广平怀旧篇

    -读姜广平六度空间的优美散文《永远的母校(散文)》有感 难忘母校好老师, 广平挥笔写佳篇。 他说母校有好多, 小学...

  • 那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是你我再也回不去的远方

    今天,在美女学妹的陪同下,在转车的空档时间跑到母校去看看。 为了保护我的母校,我决定不透漏名字。因为,她的名字永远...

  • 我的母校

    母校,是我们记忆最深的地方;母校,是我们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最久的地方;母校,是我们永远也不舍得离开的地方。 ...

网友评论

  • 本杰驴:各校的校服都很难看,难看的我从心里服气。太难看了,每个学校都难看。

本文标题:我的母校,永远排在第一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oo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