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终南山人
本文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1984年流火的7月,我拖着行李来到了周原青城机器厂报到。这是一家铁道部直属的机械制造企业,位于周原市南郊,也是省、市的明星企业,有在职职工三千多人,算是一家大中型企业。
报到后,我被分配到动力车间见习。动力车间的工作就是供应全厂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水电暖气等动力资源。因为我是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生嘛,专业带“电”,因此分到了电工班,跟着师傅们熟悉学习厂里的电气线路和各种机床电气设备,每天挎着个电工包在厂区车间到处转悠。
在校时主要学习的是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课程,更多的涉及软件编程和逻辑电路等弱电领域,对于强电还是比较陌生的。看到电工师傅们徒手带电铰接220V的电线,心中既佩服又胆怯。这就是现实的工作生活,与学校的书本知识相差甚大,整个工厂甚至还没有一台电脑,我们学“电”的学生,不干电工又可以去干什么呢?!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带着分配时尚未消逝的些许遗憾和失落,带着几分新奇,我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在实践中向师傅们学,借各种机床电路图研究,几个月下来熟悉了继电器、接触器,220V的一般性电路故障也敢于上手了。
工作中还好消磨时光,可生活环境实在不堪。与大学时的住宿条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像《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一样,我被宿管员领到了宿舍,打开门瞬间我一下子傻眼了,十几平米的一间宿舍里塞进了三张单人床,房间里塞满了箱子,唯一的一张桌子上也摆满了东西,两个五十来岁的老师傅正在喝茶抽烟聊天。宿管员向我指指门口堆放着一些杂物的木床,转身走了。天呐,这就是我的栖身之所!除了一张床,我甚至没有放箱子的地方,更不可能有读书学习的地方了,无奈,只好请两位老师傅把床底下腾出点空间,我把唯一携带的木箱子塞到了床下,这才算是安下了身。
宋运辉可怜,可他毕竟遇到了一个年纪相仿、玩世不恭但却仗义豪爽的寻键翔,由此交上了一个一辈子可以信赖的挚友。可我,与两个年纪相差几十岁的老师傅同住挪不开身的一间小屋,我的空间在哪里?我的前途在哪里?这还是党委派人到学校、到系里要人的那家企业吗?!年轻的小伙子一脸茫然,想哭......
自己虽然艰难,但父母是高兴的,他们欣慰,孩子大学毕业了,回到了自己身边,分配到了许多人想进都进不去的部属大企业。子女们也大都在附近工作,一家人可以相互照应,其乐融融。而小伙子的心思、梦想,无人知晓,也没有人想知道。
打从记事起,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几个阶段,好像惶惑和茫然时不时伴随着我,脑海中常常冒出来一连串的问号。这是我个体成长过程中独有的迷茫呢?还是每一个生命成长中必经的共性之路呢,我还是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