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燕舞串场河 12
养蜂的阮氏兄弟,老大已近四十,老二还不到二十五。
弟兄二人创业艰难,风吹日晒,栉风沐雨,行业特殊,一年之中,出门在外半年以上,大江南北,山东山西地奔波,赶季节,寻花开花落。六十年代初,公路普遍质量较差,车装蜂箱,不停颠波。直到目的地安顿下来,才能精神放松。到我们生产队是第一次。
辛苦是辛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洒下汗水,总有回报。
莱花遍地,一片金黄,春风和煦,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清晨早起,阮氏弟兄迎着朝阳,喜笑颜开。以他们的经验,今年采个四五千斤蜜,不成问题。
小时课本中常说小蜜蜂,采蜜忙。我们要学蜜蜂精神,勤劳作奉献。
今日方知,蜜蜂的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蜜蜂飞得很远,采得蜜回,尽入蜂巢。别看它个子小,飞来飞去,一刻不停。二百来箱蜜蜂,两天下来,采蜜竟有滿滿一大缸,蜜打秤,足足有七百多斤。
阮氏兄弟笑得合不拢嘴。
哥哥主内,有丰富的养蜂摇蜜经验。弟弟主外,负责销售,运送蜜源,联系运输工具。
收购蜂蜜在供销社下属的土产收购站。
此日一早,阮弟落实好队里的小船,早饭后,换上西装领带,穿上铮光锃亮的黑牛皮鞋,头发油光可鉴,一尘不染。与董五和董大一起上了船。
董大董五堂弟兄二人,力大,董大粗中有细,这两个大劳力,是老孙推荐的。一缸六七百斤的蜂蜜,将它抬上仅载重二千多斤的小木船,还真不是闹着玩的。一般人没这个本事。董大有办办法。
只见他指挥董五,两人张开双手,将小船拉至可搁浅处,使暂失去浮力,用粗麻绳兜牢大缸,用碗口粗的什棍为杠棒,两人一声起,缸稳稳地离地,弟兄兩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稳稳当当地上了船。
阮弟见了,心提到嗓子眼,吓得目瞪口呆。蜜缸不比其它,一旦有个差错,一千多元打水漂。直到大缸平稳落地,阮弟才松了口气。不得不佩服二董的惊人力气和杠重物上小船的经验。
上得船来,董大用篙子轻轻一别,小船动了起来。阮弟满面笑容,掏出香烟和打火机。为二董打火。
二董哪见过这等物件,吃烟袋子的人,连火柴都要省一根好一根的,田里做生活时,徍往总是烟斗对烟斗接火。这个东西手一动,火就来。未见过。心里佩服浙江人活得滋润,有钱。心里想着,我们哪一天,也能弄个皮鞋穿穿,机做的衣服穿穿死也闭眼了。对阮家兄弟羡慕不已,觉得人家真有本事。
一大缸蜜,净重近七百斤,阮家千余元收入到手。阮弟高兴,除了付给力资三元以外,各人又得香烟一包。二董除谢阮弟外,内心也十分感激老孙为他们找的好差使。董五嗜烟如命的一个人,回家还特地给了老孙一枝,并拜托老孙,下次送蜜,仍由他们弟兄二人来。
有了钱,董大悄悄的来到供销社柜台,买了一瓶雪花膏,打开盖子闻闻,喷香,心里高兴,心想,她一定欢喜,昨又看到她手上裂口子,不象先前那样细,又买了一盒蛤蜊油带回去。看看还有八角多钱,又咬了咬牙,买了一双花袜子。这回运货,一元五角钱,全用在了她身上,想想也应该,还从来没有为她买过什么东西,难为她,不仅为董家生得一女,还忍辱负重,顶住风言风语,没有抱怨他半句。
董五没心没肺,缺情少意,苦了点钱,只顾自已买了二斤烟末子,心想,一个月的烟有着落了。上工少少的带,不把人吃。他不像董大,没想到在三妈身上用一分钱。回来以后,也不告诉别人自已今天苦了一元伍角钱,还有一包烟。只想着过两天还将会有这种好事。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