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幸存者

作者: 一撮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4:03 被阅读7次

    1.

    大陆版的ME TOO名单刷屏了,豆瓣小组的这份名单,在炎热高温中竖起一面猎猎的微旗。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消失,有良知的人都抱薪救火一般,添加一点一滴的热度和关注。

    意料之中又情理之外的是,各大高校、公益圈子、传媒行业成了重灾区。

    平时标榜着为生民立命,为弱者奔呼,为国台脸面,为民族智商的精英们,一个个被扯掉了惺惺作态的底裤,露出男权社会的话语体系里似乎不足为恶的恶来。

    到底有多少人的关注,才能凑起一些杯水车薪的勇气。

    这份名单中,有我母校的某位院长,其所在的学院与专业,还是双一流评选中所确定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这意味着更多的经费,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寻租交易空间。

    早在几个月前,校友圈内以图片文字的形式,流传着一些风声。有人在知乎上邀请我回答相关问题。

    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听说,但确实也看到了一些描述。我诚实地说,请大家保持关注,也让瓜再飞一会。

    不久后这个问题即被删,连带着我的回答,备份都没有留下。很快这事件不了了之,几个朋友说起来,也只能替匿名揭发的老师捏把汗。

    直到看到Me too名单。感谢网络让人健忘,更感谢它方便记仇。

    2.

    在所有的公共事件里,总有一些人在声嘶力竭,一些人在跟风传播,一些人在首鼠两端,一些人在麻木不仁。

    前两天疫苗事件的时候,一个阿姨听到我们的聊天,问我怎么了怎么了。

    我跟她讲了事情的经过后,她松了一口气说,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我们家这几年没有小孩子。继而开始可怜受害儿童。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我朋友圈里那些群情激昂,一天转发十条相关文章的人,他们都儿女双全且在疫苗期吗?

    恕我直言他们大多是单身狗。

    但是在公共事件的传播里,我们疾呼的并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权利。就算我们足够幸运,终生遇不这些不公,我们也有争取的义务。在这样的事情里,沉默就是最大的帮凶。

    可能是因为长得安全,或者是看着冷漠,我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类似的噩梦。但那些自以为搞笑的荤言荤语,自以为幽默的猥琐调侃,相信很多女生都遇到过不少。

    我和曾经在电视台实习的朋友,都有过被所谓“老师”在语言上占便宜的经历。如果是被开了几句玩笑,恶心恶心也就过了。

    但我的一位朋友,一度被实习节目的副导演和一堆流里流气的演员欺负到,晚上回家抱着被子哭,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不知道怎么熬出短暂的实习期。

    3.

    许多人又再次提起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前段时间刚好在读这本书。比起小说,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前面密密麻麻的推荐语。从李银河到鹦鹉史航,从蒋方舟到张伟。现在看来,无不句句诛心。

    “这本书是一个年轻女孩身上最后的生机,她把力量放进了书里,而没有留给自己。”

    ——张伟(新世相创始人)

    不要嘲笑那些把猥亵的细节,心理的煎熬,难堪的回忆一句句写下来的受害者们。一句“改编自真人真事”,不知道作者用了多大的力气。

    在这样矛盾而又复杂的女性生存环境里,一个又一个站出来揭发的她们,是用自己身上的伤痕,来换取世人的警惕。

    “这社会还有个奇怪的规律,总是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

    ——李尚龙(青年作家、导演)

    多少法律牺牲个体得以推动,多少正义牺牲冤魂换来昭雪,多少权利牺牲生命才能捍卫。太多人等不到规则制度来保护自己,就先默默沉寂在寻道的途中。

    如果这次闹不大,就不让它闹大。如果下次闹不大,就掐死在襁褓中。

    总是要人跳楼了,才知道人言可畏。总是要人病死了,才知道天价药多贵。

    “有一种故事像受害者遗留在案发现场的指纹。

        ——汤舒雯

    我们应该收集每一枚指纹,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启示,不要轻易染指女孩们的人生。

    “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鹦鹉史航

    大多数的我们是幸运的,师长朋友虽然不是圣人,至少能为人师表,善良宽厚。但作为青春的幸存者,我们也更加愤怒。

    因为原本她们都不必遭此一劫。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不知道。

    也许明天就会,也许永远不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的幸存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s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