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它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最高的善。恶,读“wu”,厌恶。几,接近。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老子对水情有独钟。相传,孔子前去拜访老子,老子手指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在听了老子讲的水之德后,孔子恍然大悟。老子说:“汝可教也。“
水之品性,令人赞叹。其中之一,便是“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中是这样论述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克坚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的,因而水是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
“水滴石穿”,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
年幼时,学习书法,勤奋好学。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一池水都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这些,都是正面的典型。从反面讲,也很有意义。
古时候,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张乖崖上前责问,才知道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在当今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类似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它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某官员,纪委找他谈话,他一进来就大大咧咧地说:“我是单位的一把手,肯定没有违法的事,但违纪的事有。“在他眼里,认为守法是底线,其他都是小事。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他无视党的纪律和规矩,从几顿饭、几杯酒,收几个小红包、几件小礼物,参与经商、投资理财等他认为不触犯法律底线的“小节”开始,最终演变成明目张胆直接收受巨额财物。这些被他轻视甚至无视的“小事”,最终成了让其后悔一生的大事。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