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吾爱庐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5413/584bff1d6ed7cb6f.jpg)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学习过程,教是最好的学,每周末给大家科普健康知识,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进步,能像那些大师级那样侃侃而谈,信手捏来,通俗易懂,成熟稳重。
虽然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但个人能力与标准不匹配,未来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昨晚2.9周末健康科普公益分享课,主题是《过敏性鼻炎的那些事》,逐字稿大约有6000多字,内容多,基本上都是干货,足足讲了50分钟。
讲完后,各师姐妹们都在群里开聊感受,绝大多数的结果与我差不多,听课人数,互动人数都少,我也一样。
我对自己进行深度剖析原因,有三点:
一、课程内容是否足够吸引人
课程内容,师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人自己出内容,起标题,师父审稿通过。
从去年11月开始开课,发现有些内容并不是很契合市场需求,市场受体喜欢听什么?他们平时关注的点具体的是什么?
我们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傻乎乎的上路了。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做了十几期科普,有几个主题比较受欢迎,有些根本无人听,说明受众只对自身相关的知识感兴趣。
二、连接他人的能力
这点确实感到能力不够,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意主动私聊社员,本着你们爱听不听的态度待之,反正我又不赚钱,公益课而已。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态度不行,有能力也没用,更何况我还没有能力呢,所以需要改变思维与行动,积极主动与社员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讲课的能力
为了能讲好课,我天天练习朗读,每天十分钟,练习普通话和表达力,坚持了二个多月,比之前有很大进步,发音会完整发音,比如“好”hao,开口大了些,听的人也感觉发音标准了。
语言表达上也比之前顺畅连贯多,知道哪里重音弱音,有停顿和快读等,只有练,别无他法。
而且下载听书APP,专门听老师讲书,感觉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老师的差距很大。老师富有感情,每一句话都表达的很温暖,让人舒服,可是我的语音,复听一遍,太没感情了,怎么有吸引力呢?
还有把概念解释清楚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透彻,说的明白,听众才能听的清楚,也就是说把深奥的健康专业知识用类比法或比喻句 ,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足够了。
因此,自知自明,健康科普公益分享课要想持续经营下去,不仅要有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且需要提高与标准匹配的能力,才能做成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