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哲思
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作者: 20538643dddd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03:42 被阅读35次

新的商业之战——社群,但是你知道该如何运营好一个社群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思路。

社群其实就是一款产品,社群从逻辑架构、规则设定、引流入群那一刻开始,存活于日常的活动、内容的交替运营中,社群成员都获得了价值、进而帮助社群自运营,这是社群的鼎盛期。变现能力和转化率逐渐下降,这是社群的衰落期。最后沦落于发广告和退群两个选择,这是社群的死亡期。…

根据统计,92%以上的社群无法实现社群自运营的目标,无法变现,只有8%的社群是实实在在的变现了。

我曾经也经历过两次社群的失败教训,所以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正确搭建社群并实现自运营”在很多很活跃的社群里面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以下几点:

定位精准

2.分工明确的运营模式

3.用户群架构清晰,线上线下依次转化

通过对这些社群背后的逻辑进行拆分 ,加上社群空间站狼师爷的指导,融会贯通,写出了关于社群的6个思考方面,因为真正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社群

关系链就是社群,社群就是一种关系链。指的就是在一个群体之间互相有某种关系,无论是校园关系、兴趣伙伴关系、血缘关系、职场关系,亦或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正因为有这种关系的存在,所有的人才认同这个群体。喜欢在这个群体内一起做事情,一起交流。

互联网还没出现的时候,社群底层也是存在这种关系链的,公司内部是职场上的合同契约关系,家庭之间是血缘关系,游泳健身班是基于兴趣的社交关系,同学之间是校园关系。

也就是说社群早就已经存在,只是在QQ和微信等社交传播工具,千聊和星球的社交运营工具普遍后,社群的关系链才更加容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里,弱关系链也非常容易建立,2016年后社群也就开始火了。

如果说社群非要有一个概念,那我认同以下这种概念:

“社群就是一群人去做共同的一件事”

所以社群就是聚集大家在一起做一件事:找出市场上值得反复研究的案例和同行,从而学习研究。

再比如有书的社群成员都在“每天坚持读书”秋叶PPT的社群成员都是要“一起把PPT学好,不在职场汇报时丢脸”社群空间站就是为了“助企业,扶创业,建丰功伟业”

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你是不是也觉得,你认为的那些“优质社群”,他们是不是都是为了一件事而共同努力?那些突然说要“资源合作”而建的群都活不过两周,这只能算是微信群。

没有明确的共同的目的性,资源合作是特别不确定的目标,信息差和信息隔阂太大了。

所以在做社群之前,你要想好你和社群成员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目标)?

二、为什么你要做社群

一直有人说社群要爆发了,可现在在渠道上来说,传统线下渠道和电商任然是主力,社群与社群之间的竞争多数都是在微商、知识付费和淘宝客等领域竞争激烈。

在做社群之前,我们就要考虑:我们为什么要做社群?我们的服务和产品适合做社群吗?

那么社群相比于其他渠道有什么优势,一个运营优秀的社群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以前很多产品的流量都来自于外部,头条系的信息流广告,腾讯系的社交营销广告,百度搜索,这些平台的优势就是用户大而全,缺点就是用户不够精准,并且很难和用户发生进一步的关系,用户也很难留存。

对于多数互联网公司,流量=收入,这个是肯定的,腾讯凭借着微信和QQ的巨大流量,拓展的领域非常多了,而如今私域流量的构建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是最迫切眉睫的事情!

但是传统服务商就很难获取流量,要不停的在线下商超地铁小区等投放广告,这种方法随着社群概念的出现正在改变,每一个自由职业都希望做有影响力的IP,每一家公司都想和自己的用户链接起来。

在高频场景没有的情况下,最低成本的聚焦用户的方式就是社群,这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低成本或者没有成本,即便没有加入你的社群,但是只要微信在。

只要你能解决他们的某些痛点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用户一起做一件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事情,也就形成了社群。

举例:

像鸟哥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中都会有作者群,也许是QQ群,也许是微信群。你写的文章在平台发表了,平台就会给予一定的福利。

从表面理解,做这类的事情就是大家比拼着写文章,大家互相激励,潜在的还有出书、工作的机会。还有参与线下活动的机缘,但从平台的立场上看,如果人人都是PM 那建立作者群有什么用?

对平台来说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变现课程,用免费的文章去树立品牌形象和引流,总之,内容是这些APP或者网站的基础引流方式,这些文章的产量一般是会比较低的,因为网站的内容是相对比较垂直和专业的。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文章的发表权利?如何激励作者持续写作?如何围绕着作者周边去拓展领域?如何与作者建立比较深度的联系?这是平台方应该思考的。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作者能够不断的在平台上发表文章,平台通过文章去筛选作者、了解作者。当某品类文章巨缺的时候或者文章的供应链发生变化,也能快速的找到作者合作出稿子。

给作者福利,和作者产生链接、激励作者产出内容,为平台夯实内容基础,所以作者群是平台内容得以正常运营的基础,通过内容带来流量最后变现。

当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想想是为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利益?能不能和用户的利益相结合,先让用户受益,再去考虑自身的收益。

以往都是想着怎么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而社群空间站做的却是先把别人的口袋装满,才装进自己的口袋一点。

三、如何定位你的社群

社群常见的大类是:教育型、服务型、产品型、学习型、价值观型、兴趣型、链接型社群。

对应的社群有:社群空间站,北京HR人才交流群,十点读书会,地心引力会员群,知识圈测试群,插画社,抖音官方社群等。

那如果是你要做社群,你要怎么定位?

如果想要定位你的社群类型,首先我们要清楚“社群就是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公司或者你一个人去要求用户做什么事情,如果用户觉得这件事情没有必要去做,你再多的红包也是等于零。

所以首先你就要去想用户想实现什么?用户需要什么?

举例:

比如你们是做知识培训类的,可以带着用户“每天读一点书”,技能培训类的比如画室可以和学员们一起“每天一幅简易素描”,健康领域的那是不是可以和用户一起“坚持每天跑步”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让用户直接付费是很困难的,因为你们相互之间没有信任感,而社群就是建立信任感的一个场,把关系更加拉近的一个工具,大家都去做共同的一件事,用户们和你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你的产品属于什么领域的,决定你的社群要怎么定位。这个领域的人关注什么,特别是他们坚持不下来却一直想做的,比如读书跑步练歌写字等普适性的,还可以是记一条理财常识,记10个单词等垂直型的。

四、怎样才能精准获客

如果上面三个点你都看懂了,以自身的情况对社群做了定位,接下来就是投放文案和设计规则来最大可能的找到目标用户。

定位好社群之后,我们就知道要与社群成员一起做什么事情了,但这远远不够,如果说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去做完这件事,凭什么你就能做好,并起到带头作用。

而后你要去做实现社群目标的计划,帮助以后即将到来的成员去完成目标,建立信任感,计划完成以后就可以设计社群架构和规则了,

以上这些都是要在邀请入群以前完成的。

大咖所做的事情用户们都会有极高的热情,只要他们经常在群里出现一下发表几句,群都是比较活跃的。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最好是先邀请一些KOL加入,通过他们的背书结合准入门槛去筛选和吸引用户,用户进群以后,要有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及时告知群的玩法和群规则。

当社群内发生不和谐的事件后,有群规的可以按照群规处理,群规没有提及的可以商量应急处理,而后再及时补充群规。

并且要充分搭建群的架构,不论是内部各部门的资源支持,还是外部的志愿者都要做到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当社群运营走上正轨,就可以开放内部邀请制,社群的成员就可以邀请他们的朋友,邀请人要为社群背书,这也代表着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社群运营就会进入正循环,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五、怎样持续运营好社群

社群也是一款产品,一样要从用户、活动、内容等方面去运营。

那如何做好内容运营呢?根据社群的定位定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想要定期输出内容,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内容来源,在社群建立之初就要去搜索内容来源的渠道,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的内容。

想要减轻运营时间成本,就必须提前布局内容来源的渠道。社群用户也能持续不断的获得内容,在这一点上及时和坚持,社群成员都看在眼里,内容的形式不一定非得局限所在的领域。

对社群内的用户要进行充分的关注,如果是微信端的社群,最好能把他加为好友。定期找代表性极强的用户进行了解,发现需求的满足度,催化新需求的可执行性,增加用户粘度的同时培养社群内的意见领袖(KOL)。

同时给每个用户做上标签,可以从活跃度,领域专业度等多方面去备注,微信的标签备注功能还是蛮强大的,只要你全心全意带着用户去实现价值,建立信任感,为后期的变现做准备。

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六、一个好社群的三个特征

内容信服力极强,在你所在的领域里能受到认可,就如社区空间站的课程好评如潮。

2.好的社群一定要充满创意,用户在开心玩耍中就把计划的目标实现了,要让用户感觉到社群的吸引力极强。

3.社群的定位一定要符合自身的氛围,最好是让你觉得在这个社群里受到尊重,哪怕满足了你那炫耀的虚荣心也可以,参与社群的最终动力就是精神上的认可。

你们觉得这样的说法认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群运营:这“6”个方面你看懂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wx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