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设计@产品
回归培训的本质—在创造共同价值中提升自己价值

回归培训的本质—在创造共同价值中提升自己价值

作者: 张善实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4:37 被阅读10次

    在企业中,做培训的人常常会陷入“说起来很重要,让参加没时间,出问题要问责”,或者是“预算短缺时先砍培训预算、企业经营不好需要裁员时先裁培训人”的困境。

    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做什么样的培训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摆脱这个困境?

    一、是创造价值还是完成任务

    我听两位负责在线培训业务的专家做分享,他们的分享风格和分享过程中大家对的响应,真切体现出了这两位在认识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可以用天壤之别四个字来概括。

    我用A和B分别代表这两位。

    对于A

    领导找他谈在线培训这个工作,认为这是一个挑战,而他具备迎接这个挑战的能力,为了激励他,还送给他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就像书中的罗文一样,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使命。

    接任这个工作后,A没有一头扎进在线培训具体工作中,而是从做在线培训的定位、自己做在线培训所要实现的价值、手头的资源等方面开始思考,重点是思考在线培训如何才能做出实效让众人认可价值。然后才从技术、方法、策略的层次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在线培训实现这个价值,最后才是具体的一个个项目、一件件事情。

    结果是A引爆了在线培训,引燃了自己的激情,发现并创造力自己的价值。

    对于B

    B是应聘其公司在线培训管理经理岗位开始这份工作。他加入公司后,将在线培训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所有的思考都围绕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展开。

    B思考的起点是在线培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设计和开发,可以采用什么模式、模型支持设计与开发等问题,这是一个在线培训专家的角色。

    B按照在线培训的规律全流程开发培训项目,他做的工作也是业务范围内、众所周知的事,围绕着在线培训功能来做文章,并且是老生常谈的功能,给人的感觉是缺乏亮点,没有创新。

    A和B工作结果的差异折射出了是他们思维高度的差异。对于B来说,作为一个培训人,将培训项目设计好、实施好,体现出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但容易落入“为培训而培训”、“做培训人想做的培训”的怪圈。

    二、到10000米高空去思考

    A是怎么做到的?

    全球最成功的投资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他进一步阐明,如果无法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我们将难以取得成功。作为培训者,这个原则同样适用。

    遵循这个原则,培训者首先就该思考,培训的价值是什么?

    谈到培训的价值,作为专业的培训人员很容易用培训界流行的一句话“上接战略、下接绩效”来回答,具体来说就是培训要服务战略、改善绩效、发展人才。

    从培训者的角度和价值来看,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作为培训客户的老板、业务部门经理们会接着向下问:

    1.服务绩效,怎么服务的,成效是什么,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吗?

    2.改善绩效,改善了什么,具体落实到行为上是什么,提升的数字是多少?

    3.培训对业务的支撑,帮助业务解决了哪些具体的困难,是提高了效率还是提升了业绩,具体的数字是多少?

    4.人才培养,培养了哪些人,他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取得什么成绩,如何证明他们成长了?

    5.企业投入到培训中的钱,最终产出了多少,具备说服力的数字是多少,或者行为是什么?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难以回答。因此在培训界会说培训是一个长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训体现在潜移默化中。这样说是可以的,但是培训在公司的地位就处于边缘位置,而负责培训的人也就无法进入核心也就能够理解了。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到10000米高空俯瞰,在企业中为什么需要培训,培训做到什么才能够符合或者超出领导的预期?

    你只有跳出培训,换个角度,假设你是你的老板,你来思考有价值的培训是什么样的。跟着自己思路,一点点规划,在大脑中将有价值的培训、远超价值的培训想象出来,越具体越好,当我们看到终点才能决定如何出发。

    在A、B的例子中尤为清晰地呈现出了是否到一个更高层次思考的区别。稻盛和夫一以贯之的劳动观是“全身心投入到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但稻盛先生同时指出,如果要必定成功,还需要“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

    要事先看到,我们就需要飞到10000米高空,在俯瞰中思考。

    三、如何做才能创造价值

    对于管理,可以分为管人和理事两个方面。以此为借鉴,可以从“事”和“人”两个方向来思考培训。

    所谓“事”,就是提供绩效支持,为做好工作中的事而提供支持。所谓对、“人”,就是要为每个员工能力提升提供支撑,促进人的发展。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指出,所有的流行都有一个“引爆点”,在线培训需要寻找这个“引爆点”,通过对“事”和“人”的分析,找到这个点,并让它流行起来,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1.寻找具体工作事务中的痛点

    我们常常会说培训要针对业务的痛点,这种说法本身完全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我们无法判断寻找出来的就是业务的痛点,也难以判断这个痛点是否能够为业务、为绩效提升提供支持。此外,要寻找业务的痛点,就需要培训人员与业务人员深入的合作,然而在初期,因为双方信任度的原因可能难以实现这种深入合作,这容易造成我们即使是找到了痛点,但是业务部门可能并不买账。

    我们能够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能够首先影响到的也只是自己。我们没法将自己的理论、方法强加给其他人,但是可以自己使用这套理论、方法来做一次引爆,当信任建立后,影响自然会产生。

    A在开展在线培训业务的过程中,选择了打印机维修、报销、差旅、公文发文等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事务问题作为切入点,实实在在为工作提供了支持,引爆了在线培训。

    2.将每个点做成爆点,无需遍地开花

    在寻找引爆点、引发流行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是单点突破,将一个点引爆之后再去做下一个点,在初期遍地开发无助于影响力的提升。

    虽说工作的速度越快越好,越多越有价值,但是由于培训不能干扰正常业务,并且每个人对事物的接受度等原因,因此每次做一个就足够,当大家接受之后再走下一步。

    3.将痛点与场景结合,建立场景中问题与学习的强联系

    我们的工作事务只会发生在工作场所中,而且只能发生在具体的场景下,比如打印机卡纸,这个肯定不能在等公交的时候学,必然是在打印的过程中才会遇到这个问题,才会学习。

    因此,将学习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以场景引发学习,而不是以课程引发学习。学习的最高原则是学习发生了,但学习者没有意识到他在学习。因此最优的培训设计是让学习自然发生在工作。正所谓是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四、具体实施方法

    培训项目实施,就需要培训人的专业知识。为了彰显出培训的价值,并且能够像互联网产品中的爆品一样形成口碑,引发流行,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动一些脑筋。

    1.寻找痛点和学习的连接点——手卡、二维码

    马尔科姆认为,引爆点至少要遵从个别人物、附着力因素、环境威力三法则中的一个法则才有可能形成口碑、引发流行。

    从大脑的工作机制来看,我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考等都在帮助脑细胞建立内在的关联。然而在线培训和员工学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在其中建立联系。可以借用附着力因素法则,设计手卡、二维码等实物或形象来建立这种关联。

    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这些实物,利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借助于AR技术,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程之间建立关联。当发生时,学习就会发生,然后问题解决了,自然实现了绩效支持。

    稻盛和夫说过:“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感觉是性能优良的产品。这句话可以指导手卡的设计,首先要漂亮,精心设计的手卡,具备艺术作品的效果,更容易让人满心欢喜,效果会更好;其次还要随机应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公司热点事件或者国家文化中的热点来进行设计,给人惊喜,大家就会因为新奇而收藏。有了喜欢、有了收藏,附着力法则就发生作用了。

    2.体系化设计、碎片化呈现的设计思维

    手卡的设计是一个连接点、是一个附着物,更重要的、更能够体现培训者专业的是课程的设计,课程的设计遵循体系化设计、碎片化呈现原则,具体可以说是课程设计要全面、简洁。

    (1)全面性原则

    每一个现象背后可能代表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首先要梳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按逻辑在他们之间建立关联,这就是体系化设计,能够保证主题内容的完备性。

    (2)简洁性原则

    体系化的内容需要使用碎片化从呈现方式,每个解决方案一个微课,并且时间不能太长,最好1分钟、2分钟之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归培训的本质—在创造共同价值中提升自己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ap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