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上说“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为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这本书虽然读了两遍,也写过好几篇文章,但今天再次翻看的时候发现这个重要的知识点,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不禁质疑我到底有没有认真读这本书。答案是有的,只不过忘记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感叹好书要反复阅读,就是因为读一遍压根就记不住多少,不过书上说最好的方式是读了一本书之后发生改变,改变是永久的。
几个月前,我意识到虽然我每天读书,听课,看起来很努力,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我读完或听完并没有产生什么行动。于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成长,我开始了写作。
虽然通过写作让我获得比之前多得多的成长,但隐约地意识到,这样还不算高效的学习。后来读了《榨书》,知道了“践行笔记——把读完想要去践行的行动记在笔记上,然后去践行”这个概念,明白读书之后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开始做践行笔记。
我读了两年多的书,才意识到之前的读书只是在表层,看起来很努力,1周2本,1个月8本,1年100本左右,这个阅读量很不错,可实际收获呢?并不多,不对,应该说很少,很多书读完可能连书名都不记得了,有时候偶然看到才会想起我读过这本书,但内容是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这样读书只能用来感动自己。
最近我发现我的读书方式正在朝着书上说的进行:
首先是学习量,简单的阅读,跟做任务一样,读完一本换下一本,一周读2本,一个月读8本,一年读100本。
接着是思考量,阅读之后的写作,写作需要思考,我觉得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读了几年的书,潜意识意识到这样读书效率不高,想要换一种读书效率更高的方式。
然后是行动量,写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还有更高效的学习方式——读书之后的行动。于是更换了读书方式,使用潜意识阅读,不再精读每一本书,而是速读一本书,碰到有触动的地方慢下来精读,复读,然后践行。
最后是改变量,我还没到这个层次,因为改变需要积累,我积累的还不够。
我本来以为我用了几年的时间才从学习量到行动量,期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要是能早点意识到我能获得比现在多的成长,可书上告诉我,这是人的天性——避难趋易,因为相比较于思考、行动和改变,在表层的学习量是最简单的。
现在我觉得,如果没有这几年的阅读,就不会意识到我阅读之低效,也就不会想着改变,这是积累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