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简介:阿维尼翁(Avignon),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南色海岸大区省会城市,法国南部交通枢纽。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14世纪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现为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旅游胜地。
第一次到阿维尼翁的时候,只是从地图上看到这是个交通枢纽,图住在那里去周围的普罗旺斯小镇方便,没想到阿维尼翁本身,让我来了就不想走了。
为此改变了后面的行程,不惜损失后面旅店的住宿费,在阿维尼翁呆了整整一周,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要知道当年独自在欧洲背包旅行两个月,我用了全部积蓄——人民币三万元还包括来回机票——每顿饭都会精打细算的情况下,如此任性,在我十年来所有的旅行中,这是唯一的一次。
我住的青年旅社座落在罗讷河中心的一座绿洲上,大树在风中发出海浪一样的声音,对面就是阿维尼翁老城。房间是六人上下铺,管理得象中学生宿舍,16欧元还含早餐,包括一个大三明治,煮鸡蛋,水果,牛奶和咖啡,面包不限量,这在我当时的旅行中,够两顿的口粮了。
走出旅社就是远望老城的最佳角度,圣母教堂顶上的圣母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断桥在罗讷河上勾出美丽的剪影,坐在岸边发呆一下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新桥走去老城只要几分钟,我喜欢从断桥旁边的城门洞进城。这里有一片薰衣草地,因为地势低,在普罗旺斯其他高地的薰衣草还没开花的时候,这一片已经开了。
阿维尼翁老城墙建于14世纪,绕城共有5公里,材料是本地产的石灰岩,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日照已经开始风化,有一种特别的古朴韵味。
走进老城,中古风格的小巷纵横交错,如同迷宫一样,街边的咖啡馆,餐厅,小店,每一个都让你想进去,一进去就半天不想出来。
走到古城主大街上又是另一种风景,文艺复兴及以后的建筑风格都能见到,边走边欣赏,目不暇接。
中心广场餐厅环绕,来了阿维尼翁,著名的普罗旺斯洋葱汤必须来一罐!香草烧牛腩,香煎小羊排也不能错过,哪怕之后连啃三天干面包我都愿意!
吃饱喝足,可以开始讲故事了。就从教皇宫开始吧!
法国历史上的卡佩王朝(987年---1328年)出了一男一女两个强人,女的是法英两国王后埃利诺,男的要算腓力四世。
他三岁丧母,并不是皇长子,在腥风血雨的宫廷中长大,特别成熟刚毅,1285年在长兄英年早逝后继位。因长得高大英俊,人称“Philippe IV le Bel"——美男子腓力。
腓力四世的时代,教会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富可敌国,甚至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这是腓力四世这样胸怀大志的国王不可接受的。
除了武力扩张领土,腓力四世一生做了两件牛闪闪大事。
一是碾压罗马教廷。
关于到底是国王还是教皇可以对各级教会收税的问题,腓力四世和罗马教皇傅义八世针锋相对。教皇发布敕令说国王无权向上帝的仆人教会收税,国王就下昭禁止金银,货币,武器,马匹无证出境。教皇打算开除国王教藉,国王就召开三级会议声讨教皇。
1302年,法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由教会,贵族,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意义重大。
会议上贵族和市民阶层都站在国王一边。经过一阵隔空骂战之后,国王派出一队人马直扑意大利,抓住傅义八世暴打一顿,游街示众,打算将其送往法国受审。
傅义八世本来也是个狠角色,哪经得起这样的侮辱?后来虽然逃脱,一个月后还是忧愤而死。
腓力四世利用三级会议打了个漂亮仗。400多年后,最后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却把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历史就是这样令人感慨。
继任的教皇本尼狄克十一世,原是傅义八世身边的枢机主教,目击前教皇被抓被打全过程,继位半年多就死了,估计是吓死的。
再继位的克雷芒五世(Pope clement V),是腓力四世的好朋友,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他为人乖巧,对当今世界谁是老大拎得很清楚。既然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时代已经结束,何不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新教皇和法王相处很愉快,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安排下,甚至将教廷迁至阿维尼翁。克雷芒五世大兴土木,在旧宫的基础上扩建教皇新宫和圣母院,使之成为一系列罗马风格的宏伟建筑,屹立于罗纳河岸,气势磅礴。
天主教世界的中心从此移至阿维尼翁,直到1378年,共有7位教宗在此生活。当然,这也是在法国强大国力的胁迫之下不得已为之。因此,这些教宗和他们的教廷被称为“阿维尼翁之囚”。
堂堂教廷离开罗马,雌伏于世俗国王的淫威之下长达70年,这在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所以如果您是一位地方大主教,每年得辛苦赶去法国南部阿维尼翁觐见教皇。
那时的罗纳河十分湍急,风又大,贝内泽桥是通往古城的必经之路,税务所就设在桥中间。桥上行人拥挤,又没有护栏,请您过桥务必小心,免得被挤下桥去。
事实上,还真的发生过前来觐见教皇的主教大人被挤落水的事件。
贝内泽桥始建于12世纪,原长900多米,有22道拱孔,是中世纪建筑的杰作。但历史上多次被洪水冲垮,17世纪又被冲垮之后,人们放弃了再建,于是有了今天的阿维尼翁断桥。
每当夕阳西下,坐在河对岸遥望断桥和教皇宫,眼前的罗纳河静静流淌着,“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引人无限遐思。
当然,蜂拥而来的不止是商人和教士,还有许多意大利艺术家,中世纪的画家和雕塑家们能够创作的题材并不多,以宗教题材为主,所以往往跟随教廷接“大单”。
这些聚集于阿维尼翁的艺术家作品虽不离晚期哥特式总体风格,但仍表现出一定的特色,被后世称为“阿维尼翁画派”(Avignon school)。
在阿维尼翁教皇宫北侧的“小宫博物馆”,珍藏着很多宗教题材的画作,尤其是圣母与圣婴系列,这幅波提切利(Botticelli,就是画《春》《维娜斯诞生》那一位,他被称为拉斐尔的前奏)的作品《圣母与圣婴》,创作于1467年,算是镇馆之宝了。
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阿维尼翁少女》被认为是第一幅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不过,画中女性恐怕不是少女,画家也并非在阿维尼翁创作此画。它被创作于西班牙的一家妓院,妓院所在这条街的街名是阿维尼翁。
美男子腓力干的第二大票是捕杀圣殿骑士团。
1096年至1270年的近两百年中,西方世界以“从穆斯林手中收回圣城耶路撒冷”为由,对中东及沿途地区进行了八次掠夺性军事行动,总称为“十字军东征”。
耶路撒冷终究没有夺回,但东征的骑士和领主们倒是抢得盆满钵满。其中最强的是“圣殿骑士”团,他们富得流油,并享有若干宗教特权,在腓力四世眼中,简直比教皇还要讨打。
打死教皇之后,腓力四世开始清洗圣殿骑士团。
1307年10月13日是个星期五,腓力四世闪电突袭了整个圣殿骑士团的成员,将他们及家人逮捕,财产没收,逃脱者追杀到底,斩草除根。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之后,还是利用三级会议,指控圣殿骑士是异端。这一次,会议代表仍然站在国王一边。好哥们克雷芒五世以教宗身份于1312年正式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将其成员交给国王的法庭处置。
国王的钱库大进一笔,巴黎成了大烧烤场。骑士团首领全部处以火刑——这是中世纪对宗教异端和巫师巫婆的处罚。
1314年3月18日,圣殿骑士团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首领,70岁的莫莱(Jacques de Molay),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被烧死。火光中莫莱大喊:害我的人会得到报应的!主啊,为我复仇!复仇!
叫声惨烈,让人毛骨悚然。更可怕的是,莫莱的诅咒应验了!
一个月之后,年仅50岁的教宗克雷芒五世暴病而死。腓力四世命硬一些,但也没熬过冬天,当年的11月底,国王突然中风而死,享年46岁。
这些都是600年前发生的事了。如今教皇宫已没有了教皇,罗纳河水也不再泛滥,曾经的风云人物已经作古,只有普罗旺斯的风,还一如当年,在树梢上呼啸不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