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见字如面

作者: 信安崔岩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5:54 被阅读0次

2018年2月8日,晴,略冷。

张良生作品

初识良生兄,是在25年前了。

在他当年那间仅五六平米,桌上地下到处摊着废弃宣纸、毛边纸、旧报纸的宿舍里,良兄两眼透着光、两手小心翼翼摊开一幅字叫我看。

那字,流光溢彩、飘逸动人。

我心里知道这是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挥墨撒汗后,一气呵成的结果。奈何我真不懂书法,又有些嘴笨。

便道:
好…好…真好!真是好!
便拿出烟来给他点上,以掩饰我的心虚。

25年间,我与良生兄相互知道,却见面极少。倒是我见他字画的时候较多:单位、朋友家里、茶楼,时常看见良生的墨迹。后来良生与另两位书家出《礼贤雅集》,又有了微信朋友圈这东西,领略良生兄书画的机会便更多了。可以说,良生兄一路写着画着,我算是一路品着看着的。

这些年见他字风变换,我总觉得,那字就是良生兄的生活状态啊。

飘逸洒脱时,我想,老兄一定是春风得意、在书法界过得潇潇洒洒;
厚重敦实时,我就想,良生兄在生活中慢慢把自己给沉淀了;
宁丑勿媚时,我就在想,良生兄就要开悟了,济癫的做派都有了。

但是最近几年,我看良生兄的字时就觉着:用啥笔、写啥字、如何用笔、整啥风格,都变得不重要起来。看他字时,貌似有种气息在体内运转。
有时看着字,便觉着如少林玄慈方丈那般老僧入定、气沉丹田;
另一些时候,又觉着如大理祖传六脉神剑那般内息四溢、收放自如。

心下奇怪,便暗自思量:
那如老僧入定的,就像杨过学独孤剑法,是否已至第二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拙”境?
那剑气四溢的,是不是又如石破天在侠客岛洞壁前体察字中的气息变化练就绝世神功那样?
莫非,良生兄的字已到了以真气驭使笔意的境界?

于是大骇,约友人前往探看。咱不懂书法,总能见见人吧。便见到了。

廿五年前陋室中的良生兄,两眼是有光的。而如今,他眼睛不亮,却有神。
抱着茶杯抽烟及说话做事慢条斯理,虽非老僧,却已有了那种波澜不惊;
而对书法之道侃侃而谈时,则旁征博引、挥洒自如,那真气流转间,仿佛光芒四射。

顿觉“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的话不虚了。
又知良生兄将出一本个人集子,便自告奋勇,将这番体悟写了下来。

至于用或不用,则随了良生兄罢。

张良生作品

相关文章

  • 随笔:见字如面

    2018年2月8日,晴,略冷。 初识良生兄,是在25年前了。 在他当年那间仅五六平米,桌上地下到处摊着废弃宣纸、毛...

  • 《见字如面》 || 见字如面

    文 / 染染夏光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会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或者我大抵的感受,而这本书,《见字如面》,却让...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穿过一道道屏障 曲径通幽的地方 看见 一群人的狂欢 一群人的孤独 见字如面 顺着潺潺的溪流 来到了童话的...

  • 见字如面

    文/阿止DORA 昨晚聊天,朋友突然说她给我写了封信,大概这两天就能到。我莫名有点感动,但嘴上还是嫌弃着——这什么...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不如不见。看画。

  • 见字如面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邮件、没有QQ和微信、没有视频电话的年代里,传统的纸质书信是人际交往主要且重要...

  • 见字如面

    我特别喜欢“见字如面”这个词,它让那些非黑即白冷冰冰的文字有了温度和情感。 读书这件事一直被赋予过于积极或者过于沉...

  • 见字如面

    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希望你也爱写字 希望 我的文字可以温暖你

  • 见字如面

    初到简书,希望你我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好友常见。语言的力量,简单又强大,如同纸尖上起舞,在你的心头跳动,或是留下...

  • 见字如面

    钢笔里被灌满墨水 墨水却在肚子里呈山,呈水 呈路遥遥,历史变迁的形态 见字如面里 我们从不曾知一封书信经历了怎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见字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p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