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

作者: penguin热带企鹅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11:38 被阅读0次

故事的最后,爱他的玛蒂尔德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而他深爱的德•莱纳夫人按照约定并没有那么痛不欲生,不过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与世长辞了。

这样的结局或许有些凄凉,但或许,也是适合于连的,至少他以自己选择的方式迎接了死亡。

“我们都是于连”,不知道曾经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这句话,当时觉得有些不能理解,但阅读完《红与黑》后,或许有些共感。

于连只是一个卑贱的木匠的儿子。从小受到贫穷的压迫,几个哥哥欺负他,父亲也不待见他,总是觉得他一事无成,整天抱着书干些无用之事,令人憎恶。万幸的是,他因为能熟练掌握拉丁文,甚至可以把《圣经》背诵下来,而被市长德•莱纳先生招揽至府下,做他三个孩子的拉丁文老师。

在那里,他与市长妻子德•莱纳夫人成为了恋人,可是这样悬殊的阶级差距注定他们的爱情必将坎坷。事实也的确此。

最终他离开了维里埃,来到了贝藏松神学院,一个“进去就不能出来的那座人间地狱”。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情人——玛蒂尔德。

两段不同阶级、贫富差距明显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

不得不说作者的文笔功底细腻而恰到好处,人物心理情绪的把捏刚刚好。我很喜欢于连这个人物,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个我们。

我们是顽强而自立的。假如于连是一棵柔弱的芦苇,他必定会自生自灭,而坚强勇敢的人会令自己摆脱困境的。因为身份差距,于连无论到了哪里,都会被那些所谓的有权势之人所排挤,即使他最后的罪不这么严重,但他仍然看到许多人也决不会因为他年轻值得怜悯而就此停住,他们仍想通过他来惩罚贫穷的这一阶级。我深刻地记得于连在临死之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们,我没有荣幸属于你们这个阶级,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只是一个农民形象,但这是一个起来反抗他的卑贱命运的农民。对你们不企盼任何的宽恕!” 从容而坚定。

相关文章

  • 于连

    每一刻奔跑都有她的声音每一块黑金都有它的光阴每一粒尘埃都有他的年轻每一处角落都有一个于连在风中贪婪地呼吸 / 伸出...

  • 于连

    故事的最后,爱他的玛蒂尔德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而他深爱的德•莱纳夫人按照约定并没有那么痛不欲生,不过在于连死后的第...

  • 认识——于连

    文|森没 没想到最终竟是以如此结局打动我…… 在《红与黑》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无数次被书中“有趣”的事给逗笑,这...

  • 于连·索黑尔遭打

    于连正骑在屋顶的一条木料上。......如果于连这时不看书,也许还可以原谅他。因为于连的身体是这样的瘦弱,.......

  • 碧尘帕碎,马犹思远,紫霞宮寒 ——纪念京剧大师于连泉

    于连泉,筱派,在如今的戏剧舞台上已经快要被人们遗忘了。 那么于连泉,何许人也? 于连泉(1900.8.21-196...

  • 于连怪胎,死了

    安邦被接管,吴小晖锒铛入狱18年, 丧钟终于为这个贪腐利益集团敲响了。头戴驸马光环的于连式硕鼠,以为几...

  • 悟空和于连

    有些事很有意思,外在的一个契机和内在积累的些许灵感相交,它们就发生了。 如同孙悟空和于连,以前我从未想过他们之间会...

  • 矛盾的于连

    初读,原因简简单单 再读,矛盾缠身。 一个木匠的儿子,渴望在法国上层社会立足。他苦读诗书,遭受嘲讽。学习拉...

  • 撒尿小童——于连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广场上,有一座闻名世界的雕像 ——撒尿小童。 雕像始建于1619年。传说当年西...

  • 于连之死——《红与黑》

    作者:小木屋图书早读社潘,加入早读社可以免费畅读纸质书。 参加的小木屋畅读计划快要接近尾声,书一直在读,但说好的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xu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