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写作这回事》,我想看看能写出《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对于写作有什么看法或者心得。
书并没有读完,才读一半儿。写得不错,至少我可以感受出来作者的真诚之心和肺腑之言。当然,还有他的幽默,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许多色彩。这让我感到这本书不是那种令人反感的教学,而像是一个朋友在对我闲谈。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因为我产生了一些写作上的困惑(虽然最近也没写什么文章,但这些困惑一直在我心里藏着)。我想隔空和大作家交流一番,询问一下我的困惑。他说的心灵感应,我想我应该接收到一点,要说全盘接收,也不太可能。毕竟,我不能够完全参悟大作家的思想,再说一本书也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思想(地域和文化差异也有影响)。
我一直有个很大的困惑——读一些作家的书,我老是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们的语言,我的文章会不会变成“四不像”?
我读的书并不多,最开始是阅读老舍的作品。他的小说令我叹为观止。他可以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描写得入木三分。我感受到了心灵感应,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无意识地把一些刻画融入进去,模仿老舍的刻画。
后来,我又开始读《写作这回事》。我发现了令人惊讶的手法,我从没意识到的手法——比喻。这两位作家的比喻手法令人拍手叫好。为什么比喻?我想可以得出属于我自己的答案,比喻就是让人感同身受。在他们描写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不太了解,他们就会采用比喻,读者(至少是我)一下子就会感同身受,并且理所当然地就会融入到他们的文章。
一切的故事都会有人,有人就会有故事,什么人应该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即使描写景色,也是人的主观想法,一切都应围绕人)。这是我从老舍文章里面学到的。
可以明显看出来,我这几天的文章有些幽默(允许我自恋一下),为什么呢?因为《写作这回事》有些幽默。假若我这一段时间读这本书,我相信我写的文章就会有《写作这回事》的感觉。并且我感觉我这几天的文章还有外国式的韵味,一种不同以往的感觉。我把它称为外国式幽默。一点都不夸张,我前几天还有做过有关外国人的梦,我发誓我没有看过一点外国人的影视类作品,除了这本书。
今天,他回应我了。他说,糅合不同风格,是你形成个人风格之前的必经阶段,但杂糅不是凭空发生的。你必须广泛阅读,同时不断精炼并且重新定义自己的作品。
我想,我不用担心了,不用担心我自己的文章是否会变为“四不像”了。那就接着读吧,接着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