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打假如今在武林界传的沸沸扬扬,偶尔关注一下,每次被挑战的人总是为自己的失误找一堆接口,至于未来能不能有一个人代表传统武术界站出来,打败徐晓东,我认为不是很乐观。
从传统中华文化的思想中,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由累积结论而来,而求知则是一不停的动作。
结合上述道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地方就在于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厚重的经验积累与先辈们传承和发展。凡事物必有其两面性,也正是这一厚重的经验积累,如今成了中华武术的累赘,这已经不是精华与糟粕之争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如今的武术现状:
1、武术是什么?
答: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2、武术为什么这么火?
答:我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拜金庸,古龙这一批武侠小说大师所赐,然后经过电视影视的宣传,让人们为其渲染的武侠氛围沉迷,为其潇洒帅气的武术动作发狂,加上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华武术神化。
3、中华武术到底有没有战斗力,战斗力有多强?
答: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至于战斗力有多强不好说。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理论解释如下: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主要用作防御敌人进攻。而在现代社会,它的战斗力甚至比不上手枪大炮,《孙子兵法》中也讲攻心为上,文化战争的战斗力也比它强;在和谐社会中,人们身边也不会动不动就有他人威胁到自己生命的事情发生;法制社会,生活中也不允许你动用武术武装的技术欺负弱者。所以人们对其的需求,更多的则是从心理上满足人们可以拥有影视中创造的主角拥有的潇洒动作罢了。而武术学校可以说深知这一事实,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会严格在实战中去检验其技术的实用性,更多的则追求动作的标准与否,观赏而已!
4、武术学校学的不够实用,那么传统的门派中呢?
答:少林寺,陈家沟等这些传统门派中可以说是存在有真正的技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也更多的趋向形式化。而且在传统门派思想中存在很大的弊病。伟大的武术家李小龙,曾经在《截拳道之道》中对这一点做过详细的描述。
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影《一个人的武林》最深层次上还是导演对武术价值之争。可以说封于修(王宝强饰演)所代表的更接近于武术最原始的观念:“武术是用来杀人的!”,而夏侯武(甄子丹饰演)所代表的则更符合现代人对武术的认知:维护正义。且回想漫漫历史长河中,谁代表正义?弱者?可是最终还是强者主宰着这个世界。而在战场上,功夫好生,功夫不好死。就这么简单。当兵的一大部分属于文盲,他们想的是如何生存,然后才去把功夫练到最好。如果他们能认识到用好的功夫维护正义,那么他就不一定有动力去练功夫。自己生存与否尚不敢保证,哪有功夫去考虑别人。至于维护正义,我认为则是后人从大的角度考虑而赋予了武术中华文化的特性。
说到追求武术的实战作用,也就是以徐晓东为代表的MMA的主张,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李小龙,可以说是李小龙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功夫,开创了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动作电影的先河。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推向了两个顶峰,一方面是实战角度,《截拳道之道》从哲学的高度,对武术的实战性做了接近完美的诠释。另一方面是表演角度,四部半电影,以真实格斗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魅力。然而一切都朝着李小龙最不想的方向发展下来,追求动作,追求科技特效,也许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余毒,这样下来,中华武术失去了根本,迷失了方向。李小龙也通过他的电影强烈表明了他的态度,实战,实战性才是中华武术的核心!没有实战,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以徐晓东所代表的MMA主席白大拿也承认李小龙是综合”格斗之父“,泰森、帕奎奥、康李、尚格云顿、康纳、阿里等世界级拳王都承认自己是李小龙的粉丝并说明李小龙的格斗理念领先他那个年代几十年。换个角度,用咱们自己的话来讲“这些人不是被李小龙打服的吗?”然而说来可笑,现在中国的武术界甚至还有不知道李小龙是谁的,更别说看过李小龙的核心思想著作《截拳道之道》了。甚至还有人认为李小龙被神化了。用李小龙《截拳道之道》里面的一句话讲:倘若真理证明于你面前,则永无是或非,是与非的挣扎战斗是心的大病。再回头看现在的社会现象:李小龙用他的格斗理念征服了世界,却没有征服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人则追着那个光辉形象往外走了。多年以后,外国人用李小龙的格斗理念返回来教育李小龙所爱的国人,告诉我们”你们走偏了“。看着想笑,又感觉笑的苍白。当有一天中华武术没有可以站出来与外国人一战的时候,中华武术就到了真正的死期,世界历史上也会留下最惨痛的一笔。
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太注重面子了。当时李小龙在的时候,不被中华武术的各个门派所认同,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自己传承千年的技艺,怎们能被一个小毛孩子几句话给推翻,直到现在各个门派仍旧各行其道。而外国人很简单,我吃过亏,我就相信你的理论。还是那句话,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面子这东西很好,但好的同时也存在弊端。看外国电影里面曾提到过,”面具(就是我们的面子)这东西,一旦你适应了它,将很难摘下来“。正是因为李小龙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给中国人赚足了面子,所以在我们中国人心中,一旦涉及到国际武术类赛,中国都不会输。主办商知道撕下那层面具意味着什么,他们害怕承担后果,所以他们宁可花钱买比赛。大多数人呢一直被这种假象迷惑,并且,深信不疑。而那些习武之人,自己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都或多或少有自欺欺人的意思。
有时候我在想,以前的习武者有一个名字叫武夫,可知其文化程度不够高。而现我相信更多的武术大师在追求武术所带给他们的智慧,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但是真正能站在哲学角度上剖析武术实战性的也就李小龙一个人吧。我觉得《截拳道之道》这本书,除了他们因为面子不想看之外,另外一个方面是看了也不一定看懂,能看懂的又不干这行当。当然我知道这话一说很快就成错的了,我说出来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快的证明我是错的,那样就意味着中华武术没到无药可治的地步,意味着中华武术未死。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武术中,也是如此。门派林立,已上千年,而截拳道终会让它们融合,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功夫“,这样中华武术方可再次复兴。至于”截拳道“,如李小龙所言,只不过一个名字罢了。
原来看军事频道,当时报道说印度要组建国家部队要与中国抗争,我们很多人笑了,主持人当时说了一句话,印度人虽然GDP很低,但是他们国家的人总有一种”迷之自信“。然而这个词我觉得是时候我们也要放在自己身上,去看看,我们是不是也存在这样被别人认为有”迷之自信“的地方,就像今天说的武术。李小龙虽然用他们的格斗理论征服了外国人,外国人都说自己是李小龙的粉丝,却不说自己是中国人或者中国功夫的粉丝,然而李小龙已经走了,徐晓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代表外国人来撕开咱们自己那一张”迷之自信“的面具,而谁还能站出来代表中华民族撑起这一份自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