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个皇帝,他是天启帝朱由校的同父异母弟弟。
朱由校在位八年,天启七年去世,这个一心钻研木匠的皇帝在少年时代因为不被父亲万历喜欢受教育太少,后来身为大明皇帝还是一心做木匠,国事都交给了那个叫魏忠贤的太监。
魏忠贤虽为九千九百岁(与万岁差一岁),但是权利在皇帝之上,他祸国殃民了七年,把本已开始没落的大明王朝推到了悬崖之边。
天启帝朱由校娶了一个好皇后张皇后,她是河南开封人,小小年纪有国母风范,力挽狂澜,把弟弟朱由检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为魏忠贤作祟,朱由校的几个孩子都夭折,包括张皇后的孩子。
朱由检战战兢兢上台,轰轰烈烈工作。
1628年,崇祯元年开始,朱由检把阉党推翻,这是他的一大杰作,魏忠贤倒台。
太监的好处就是和大臣平衡,任何一方都不能过重,太监是人妖误国误民,那些从国考进士出身的权臣们就是栋梁吗?事实证明,不一定!言臣也误国,这些文臣,打仗不行,就吐唾沫骂人在行,天天挤兑这个挤兑那个,小心思只为利禄权利。
我以前的意识里反感武将,觉得他们粗野,就会打打杀杀让人心惊,而文官们讲文明懂礼貌说话斯文看上去儒雅,事实是——大河江山是武将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
崇祯是个积极向上勤勉尽责的好同志,兢兢业业十八年,衣服补丁再补丁,每天工作七八个时辰十多个小时,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最后还是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自缢而亡。
当崇祯一句“诸臣误我。是文臣人人可杀。”让人心痛!
1644年三月十七日,内阁大臣一句话不说,守城的什么尚书、什么侍郎,压根儿没人抵抗,开城门投降。三月十八日,内城失陷,住在紫禁城的崇祯去了煤山(今景山)。
大明王朝迟早要灭亡,这是历史的选择,相比较那些“审时度势”内阁、权臣,崇祯选择自缢还是有气节的,他不为享乐却把毕生甚至生命献给国家,他的内心有对大明江山的坚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能坚持,就是一种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