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除了吃饭,再就是说话。这道理显而易见,小孩子也知道。可,真正能够把嘴使用的“恰如其分”,的确不容易。多少年来,我竭力从我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有价值,结果,不如意。
比如,和同事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往往不注意的时候,我的一句话坏了兴致,让旁边的某些人不悦。祸从口出,管住嘴,如何管的住呢?挺难!
我曾经做了尝试。
1、横竖一句话不说。三五个坐在一起,我不说一句话,让对方感觉我这人怎么了,是不是他们做的哪里不到位才让我不高兴,不说话,容易引起别人误解。
2、顺着别人溜局子。比如,别人说什么,我跟着随声附和,也就是跟着别人的话题往下说,即便有不同意见,也要噎着。这样还不行,久了,让别人说我这人怎么这样没主见,人云亦云,说话的水平降了,没了说话的魅力。
3、我的意思就这样。比如,有时候,我非要坚持自己说话的导向,我认为就是这样,这就是“一根筋”,这样也不好,即使有时候坚持的的确没问题,但还是让别人觉得我这个人似乎“盛气凌人”或者“趾高气扬”。
不说不行,说了也不行。说话真难。不过,话从嘴边出,指挥部在大脑。
1、因人而异。有什么样的人,就要采取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比如,豁然大度的人,说话可以随意一点;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即使是好朋友,也要话少为妙。和夫妻在一起,最好不要谈异性的亮点。和领导在一起,最好不要说领导的弊端。和同事在一起,最好不要论家庭的琐事。
2、因地制宜。据科学研究,人往往在吃饭的时候,最容易暴露人性的弱点。这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说话就没有平时那么严谨,央视主持人毕福剑不就是因为饭桌上的一句话把自己弄得声名扫地吗?为此,几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多说话,多听听别人说什么,也不要随意发表意见,最佳的办法就是“微笑附和”。这样,自己的矜持可以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可思议的谜。人一旦被看穿,就变得一文不值。如果在正式场合,比如学术研讨,集会发言,就最大可能地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即便有不同的声音,观众绝对没有一个人怨恨你。
3、和小孩子说话,幽默不能过度。作为一个老师如果经常和班里孩子幽默来,幽默去,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老师是一个好玩的人,孩子就会把你当成皮球踢来踢去。和孩子幽默是偶尔的,每节课不可超过三次。有的老师为啥管不住孩子?主要原因就是平时过于随意。随意不等于和善。随意是一种说话的方式,和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声音。
4、和陌生人说话,嘴边留白。和自己不熟的人说话,话不要一览无余地说完,说个大概,把核心留在嘴边,让对方对你产生质疑,这样,被别人不被看穿的时候,你是最安全的。不要因为你的说话过于“真诚”而给你带来了困扰。生活中好多事,不都是把嘴没有用好而惹的祸。
5、和爱人说话,尽管多听少说。对夫妻两人来说,彼此都想表现的优秀一点,为此,不妨有一方主动谦虚点,多聆听,待对方说完了,觉得合理,微笑示意。如果觉得不合理,简明扼要,把自己意见陈述一二。如果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据理力争,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之间的道理永远讲不清。包容是最重要的。
嘴不是用来乱说的。纯粹用好嘴的人不多,用嘴其实就是一种自制,把嘴用好的人,人脉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