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乌龟
2018.10.01
(1)
我夜跑不喜欢结伴,而大黄相反。
我夜跑是为了想以后去跑一次马拉松,而大黄是为了减肥。
昨天晚上,大黄第n次约我夜跑,我一开始答应了,并承诺说要去跑的时候会喊上她。后来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放不下手,所以决定不跑了,然后就给大黄发了信息。
我今晚不去跑步了,你去跑吧。
为什么不跑了?我刚刚还放心地吃了个雪糕呢!
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喜欢的书,想看完。
那算了,我也不跑了。
你为什么不跑了?
我今晚有点饱,不好跑。
好吧。
大黄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不去跑步,所以我也没再说什么。
(2)
前几天晚上,也是同样类似的情况,那晚我刚下课准备去跑步,她突然就在微信私我。
今晚跑步吗?
跑啊!都走到田径场了。
那你等我,我从宿舍过去。
你过来就直接跑呀,我站着干等好无聊啊。
也行。
我跑完目标5公里后,就想问问大黄在哪里,微信一问她,才发现她都回到宿舍了,最后还说了句,你看,你不和而我一起跑,我都跑不了3公里了。
其实这种情况从上学期她说要减肥开始,我就见怪不怪了。
可以看出来,大黄每次跑步约我,不是纯粹就是结个伴,她只是需要个对比在旁边刺激她,因为我每次都会坚持跑完5公里,这样她就会觉得:不行!她可以坚持,我也可以!
然后她真的就做到了,但很快下一次一个人时依旧会失败。简单点讲,大黄其实就是意志力还不够坚定,自控力还不够强。
(3)
再举一个例子,我同校一个师姐,去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但我们学校就是广东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所以很多人都会很吃惊。
再细说又会觉得不可思议,师姐在高中时就很想去人大了,但是高考不是很理想,所以她就把目标放在了考研上。大学四年,每一步都在为她走向人大铺路,当新生班助、拿国奖、去外校交流、去知名新闻企业实习,最后考研成功。
鸡汤很短,但味儿够浓,稍微有想过要努力的人,在听完这个小故事之后,也容易受到刺激,突然醒悟,然后开始努力,尽管大部分只是短时期的努力。
回头看师姐,她是真的想去人大吗?是的!她非常想!就算卸了微博,关了朋友圈,她也还是想。就算只能不带隐形眼镜,不穿小花裙,不搭理发型,不搭理身材,她也还是想。就算考研前几个月,每天累到几乎三天一哭,她依旧很想。她也有研友,而且最后彼此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再看看大黄,她是真的想减肥吗?恐怕不是,她有想过,而且是想着试一下,试一下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随时可以说“没关系”。
今天太晚了不去跑步了没关系,明天还能补回来。
今天天气不好跑步啊,没关系,明天天气好点再跑。
第二天约了个朋友,朋友突然不跑了,也可以说没关系,她都不跑了,那我不跑了没关系。到最后结果也可想而知的了。
(4)
也不怪大黄意志不坚定,自控力不强。她只是还没那么想要让自己瘦下去,只是觉得瘦一点会更好,但不瘦也是完全没关系的。
可是为什么会突然想跑步呢?因为看着别人都是小胳膊小腿的,因为看着同样身材的我一直在她前面跑步,所以“瘦一点会跟好”的想法就愈发强烈,刺激性一到,动力就来了,相反就没有动力了。
其实这种现象在大学是普遍存在的。
看到朋友在学习,会想,不行,他没有在玩手机,我也不能再玩了。期末复习周的时候,看到舍友已经把专业课复习完了,就会熬着夜也想要把那门课复习完。很多很多这样的情况,大同小异。
归根结底,只要有对比,就会有刺激,特别是在层次本来就是差不多的人之间,这种情况更是明显。
为了寻求刺激性,所以就去结伴做事情。这种“结伴心理”的出发点本身没有问题,,只要把握住那个度,使其良性发展,彼此是会共同进步的。
但倘若太过于依赖这种刺激,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师姐的研友生病了,无法同她一起学习,此时若师姐过于依赖刺激,就会被其反噬,也就是最后容易松懈,容易放弃。
所以很多时候,刺激点到为止即可。
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