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包包,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 王璐艳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6:29 被阅读54次

2017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进入最后的洗牌期,很多满怀梦想的创业者黯然退场,街边红黄蓝绿的风景线也悄然变换了主打色。这方唱罢,那方已布局登场,继半死不活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轮椅”之后,“共享衣服”、“共享包包”、“共享玩具”、“共享数码”等出现在各大信用平台上。它们的结局会好一点吗?


 作为消费者,看到这么丰富的“共享产品”,首先很让人欣喜,一方面“共享”以个人信用为起点,有助于搭建一种全方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另一方面,确实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很多便利。 此外,它们的盈利方式和运营模式让人存疑。

拿“共享衣服”来说,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衣橱里的衣服多些再多些,虽然明知道今年买的衣服,明年就不会再穿了,但每到马爸爸公司的狂欢节,还是分裂的一边叫嚣“再买剁手”,一边疯狂的清空购物车。

狂欢过后,鸡毛满地,剩下了漫长的“吃土”日子。衣二三、美丽租等“共享衣服”品牌,就针对这种现象,推出了“每月任性换 穿衣不用愁”的多套餐活动。

 作为女性,私以为,“共享衣服”看到了市场的空白,却没有看到市场的需求。女人买的只是几件衣服吗?不,那是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占有欲。当看到一件美丽的衣服,就能联想到穿在自己身上,惹人艳羡的样子,为了这份瞩目,啃半个月方便面也值了。

对很多人来说,衣服是私人物品,哪能与人共享?况且,日常服装高频更换,“共享”能保证衣服本身的质量和卫生吗?

怀着对这种“共享”的不解,我决定体验一下“共享包包”的服务。相较衣服来说,包包的个人标签没那么明显,对卫生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10分钟时间筛选、下单,网页跳转很顺畅,不由得默默点赞。

第二天下午,收到百格网站客服人员电话,核对地址、姓名,提示发单,对答严谨有序,不禁打消了些我的顾虑。第三天中午,收到快递,包包两层包装,边角稍有磨损,但保养还算干净。

我选择了七天的租期,到期前和到期日均没有提醒,需自己记住归还日期,有24小时的弹性使用时间,在确认归还后,顺丰速运会上门取包, 往返均不需要支付快递费。

在快递发出后,我就静静地等待对方收到包,然后结束订单,给他们一个大大的好评,然而,事情不是照这个思路发展的。

快递发出去的5天后,晚上六点,我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他们收到包包了,但经评估,包包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What? Are you kidding me?他问我记不记得,我上下班都是开车,实在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能给包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所以只能如实回答不记得。

后来加了对方微信,传来评估图片,要求我进行赔付。

 因为我实在也没印象,所以只要对方能提供相应的证据,这笔钱我也付了,谁让自己发快递前不检查一下呢?就当买个教训。

然而,种种的疑虑接踵而来。这名工作人员先告诉我,要赔付200,后来又主动给减免100,然后发来了他们的支付宝账号。

 作为一名在财务部混迹多年的伪专业人员,这类资产评估报告不强求专业人员签名,起码要加盖公章吧?要对方支付款项,不管金额大小,起码得给人一个正规的付款明细吧?金额多少可以随意更改吗?最后,收到对方款项后,是不是可以给个收据?

我提出以上几个疑问后,这个客服人员像消失一样,再也没有回音了。一直到发稿前,20小时过去了,我也没有收到他的答复。

 查看百格的网站,租金从几元到几十不等,如果原价10000元的包包,按每天最高60元租金循环出租计算的话,光收回成本就需要半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中间的人员费用、快递费用、养护费用等等,而且女包的款式更新快,一个包包的最佳使用寿命也就是3-6个月。相当于,刚收回净成本,产品差不多就要退出市场了。

如何做到盈利呢?如果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又怎么保证持续的发展呢?这些答案,目前我都不得而知。

“共享包包”与“共享单车”不同,它触动的只是痒点,而不是痛点,所以对服务能力和产品使用效果要求更高。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次满意的体验。

我不知道,百格和诸多共享者们,究竟能走多远,但这种探索,我觉得值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享包包,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zl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