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与时间

作者: 老王的烂摊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20:43 被阅读218次

    上学时候,喜欢去书店,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级;男男女女,三人一组,五人成群。有的喜欢散文,我那时是不大喜欢的,单调乏味;有的钟情于小说,阿芳就是,她特别爱读大仲马的通俗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也不晓得,女孩家家,怎就爱打打杀杀的。

    至于我,耽于连环画,又称“小人书”。现在还有些记忆的,大概有《神兵玄奇》、《丁丁历险记》、《老夫子》……喜欢连环画,是因为它比散文更让人有想象,比小说更有画面感。

    那时,我所待的巫山县,只有一个像样的书店——新华书店。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依然记得巫山新华书店布局。书店的面积和货架很小,但我并不嫌弃,因为我爱的书不多,用不着特意弄个大书架来显摆。

    初中的时间,有点懵懂,也有点仓促,悄悄的、不知什么时候,它就流逝了。

    念高中后,去书店的次数少了许多。有时间,我都在网吧打游戏——对于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来说,时间,我有的是。有归有,却不容自己掌控。老师人要我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校长让我把用在做练习题上,而我自己,只想把时间用在我想做的事上。

    高中毕业后,251分的成绩,我一脸懵逼。再一看分数,我有些沾沾自喜——251不是250,至少证明,我比弱智还是要好1点。这么有特色的分数,清华、北大我肯定是瞧不上的,复旦、重大也不在我的考虑范畴,能够发挥我才能的,就只有重庆渝中区排名第0.5的技校了。

    重庆是个大都市。庙大了,妖风也就大了。所以,去技校的路上,家人再三叮嘱我,别学坏。重庆确实是个大都市,从它书店的数量上就可窥见一二。除了熟悉的新华书店,还有经典、西西弗什么的。走进书店,林林总总的书,让我无所适从。

    以前,在巫山小县城的小书店,我能快速的捕捉到喜欢的书,在大都市的大书店里,我却迷惑着哪一本书适合我。也不知道,是人长大了,就难满足了,还是城市大了,心没有栖息之地了。忽然想起阿芳爱看的《三个火枪手》,找来看完,这才明白,为什么阿芳喜欢《三个火枪手》了——爱憎分明、敢作敢当、果敢无畏、善良睿智,这样的男人,总是吸引女人的;至少,是吸引有智慧的女人的。

    技校戒备森严,据说是采用的什么“军事化管理”。我有着一个浪子的心,却被条条框框管理着,着实难耐。在技校,我的时间都在门卫手里攥着,什么时候能出校门,他说了算。如此,更别说去书店了。偶尔从表姐那里借来一些书,有鸡汤类的《给心灵洗个澡》,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前几年,《平凡的世界》拍成了电视剧,与我想象相差甚远,主要是演员太不亲民了,一个个白净的很,哪像小说里那般淳朴。

    从技校毕业后,我以为时间可以由自己把控了,想去书店就去,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毕竟还是我太天真了,因为我的时间,被金钱锁着,我得花时间赚钱吃饭,总不能20多岁的人,还伸手向老母亲要生活费吧。

    工作之余,还是要去书店逛一逛,翻一翻。因为只有那里,才有墨水的味道,才有我想要的世界。去的最多的,就是观音桥的重庆购书中心。

    购书中心的书的摆放也大有讲究,一眼望去,最多的书都是关于升官发财的,又或者是诸如写马云之类的成功人士的。似乎,今天我看完这些书,明日就能够腰缠万贯了。再往后排看,就是一些紧跟热点的书,比如前段时间王宝强戴绿帽,于是,“如何运营婚姻”、“女人要斗得过小三”等等之类的书,一摞一摞的。

    看书的人不少,真正读书的人没几个。时常看见一些穿着齐逼小短裙的女人,走到文学书架前,随意拿起一本书,然后用手机拍了一个封面,发个微信朋友圈,又把书随意的放在顺手的地方。

    读书的人少了,我以为是作者质量不同以往了。并非如此。而是读者的质量不同以往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比如看了一篇名著的名句摘要,以为就看完了整本书,并不是,摘要只是编者的主观意识;看书摘,只是拾人牙慧。又比如当下流行的“心灵鸡汤”,99.9%的鸡汤文,都是以结果反推过程,其逻辑经不起推敲;只要有这个结果,我可以嫁接任何过程。鸡汤文只是为了迎合大众不愿思考的行为罢了。

    写到这,时间也不早了。能由我自由掌控的时间,也只有这一点点了,我可不想浪费在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店与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dh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