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赢在未来进行了关于亲子沟通的知识讲座,从昨天晚间到今天早晨,很开心的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回复,大家在课上有很多收获,有的家长立马把课上的小方法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忙在群里和大家分享感受。怀着一份能为各位做点儿什么的快乐心情,以及一份期待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的愿望,我对昨天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家人,掌握一个好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常回味,多运用,期待赢在未来的宝贝们茁壮成长,愿您和宝贝们在亲子关系中能够获得温暖的感受~
关于亲自沟通,我们一共提供了三个方法和三种原则,本节课中的教育观点借鉴于两位美国妈妈(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的教育理念,这两位伟大的妈妈有一本著作,我想一并推荐给大家,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本文中有许多理论来源于本书,除此之外,还有在成长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我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法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场景一:孩子一定要吃蛋糕,母亲怎么说也不行,哭闹~
场景二:母亲好不容易让孩子穿了件厚外套,孩子在母亲视野范围外将外套脱掉了。
这是生活当中极为常见的两个场景,场景一中的孩子非常固执,母亲苦于难以给孩子提供蛋糕,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就会对孩子吼叫,结果孩子会更凶猛的吼叫。场景二中的母亲担心孩子冷,一定要孩子多加一件衣裳,但孩子也许并不热,所以不愿意多加件衣裳。
这两个场景之所以会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为了保证以下步骤的顺利实施,家长们应当首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即: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暗示孩子不去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孩子的感受也需要理解与尊重。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你要做的并不是战胜孩子,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而是让孩子开心的知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要想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需要以下四个步骤(以场景一作为示范):
1.全神贯注地倾听,重复孩子的要求。(哦,宝贝,你想吃蛋糕呀。)
2.用简单的话回应。(哦,是这样吗?)
3.说出他们的感受。(你想吃蛋糕,可是家里没有蛋糕,你是不是很失望啊?)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妈妈真的很希望给你变出一个蛋糕来,又甜又软的那种,可是妈妈做不到,家里有一些饼干,宝宝吃些饼干好吗?)
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与重视,孩子便不会有太深的执念一定要一个东西了,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上四个步骤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方法二:帮助孩子与我们达成一致。
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往往是十分艰难的,这是因为我们与孩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化的规范,他们只想按照自己想要的来,并不知道何种情况和场合更合适,或是对他们来说更好。另外,虽然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但理解能力很差,因此需要我们耐下心来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才肯接受,当然,在我们要求孩子与自己达成一致之前,要确保我们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
场景:孩子把旱冰鞋放在了门口。
五个帮助孩子与我们达成一致的小方法:
1.描述事实,描述你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不要推断与评价。(我看到一双旱冰鞋被放在了门口。)
2.提示这件事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勿夸大。(一会儿爸爸进门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它绊到。)
3.说出自己的感受,说真实的感受,就事论事,不要夸大。(刚刚我也被绊了一下,真的挺疼的。)
4.提出要求或帮助需求,就这件事提出请求,请孩子提供帮助。(你能帮我把旱冰鞋放进鞋柜子里吗?)
(如果以上四条效果不够好)
5.写便条。(旱冰鞋绊我的那一下真的挺疼的,我希望下次用完以后把它放在鞋柜子里。)
6.贴便签。(在鞋柜子上贴上“我们欢迎旱冰鞋回家”)
运用这些小方法的很重要一点是,在我们表达感受时,要尽量真实,不要明明被绊了很疼,还要假装很温和的样子,我们的情绪即使不表现出来,孩子也是感受的到的。还有一点就是,在我们最初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也许会觉得不太适应,即便如此,也不要让自己回到原来的路上,而是每次都进行反思,让方法的运用越来越熟练,直到这成为我们与孩子沟通的自然惯性。
方法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场景:孩子将被雨淋湿了的衣服挂在了衣柜里。
很多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习惯用惩戒的方法处理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犯得错误。但实际情况中却并非如此,惩罚本身往往并无意义,而孩子在被惩罚的过程当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报复家长上,这样就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及思考和修正错误的机会。因而,我们在处理孩子的失误的时候,应当让孩子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请家长朋友们记住,在一个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代替惩罚。
1.请孩子帮忙。(如果孩子在超市乱跑,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帮助取苹果,这样孩子就可以把精力专注在苹果上,而不是乱跑。)
2.明确的向孩子表达不同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我看到衣柜里挂着一个湿雨衣,衣柜里的其他衣服也被弄湿了一部分,我很生气。)
3.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今后雨衣可以晾干以后再挂进衣柜里。)
4.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你能帮我一起把湿衣服挑出来晾干,再挂进柜子里吗?)
5.为孩子提供选择。(今后请你把雨衣晾干再放进衣柜里,不然的话,我们将不再与你共用衣柜。)
6.行动。(可以在衣柜上贴便条:这里不欢迎湿衣服。)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而非惩罚。(让他穿被弄湿了的衣服。)
以上是处理孩子的失误过程中代替惩罚的办法,但有些问题也许已经发生很久了,孩子一时很难修改过来,解决这个类型的问题,可以用以下五个步骤:
场景:孩子总是不按时吃饭。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宝贝你为什么不想和大家一起吃饭,和大家一起吃饭有什么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吗?)
2.讨论你的感受和需求。(宝贝,你总是这样随意的时间想吃饭,让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并且我也觉得总是给你单独做饭很麻烦。)
3.共同讨论,找出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宝贝:不喜欢家里桌布的颜色,有的时候吃水果和吃饭的时间挨得太近了… …家长:希望和家人一起吃饭,希望孩子不吃零食… …)
4.把所有的想法用笔写下来(对任何想法都不要加以评论)
5.挑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部分,记录下来,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家长尊重,也看得到家长真的很想为自己解决问题,因而自己也愿意去改变~
以上是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法,下面来介绍沟通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原则一:鼓励孩子自立原则。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子女之间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但很多家长虽然常说要孩子自立,但行为上却很难放手,这是因为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照料孩子,已经形成惯性,因而这需要家长首先做好心理建设。
鼓励孩子自立原则下的沟通有以下几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你想吃苹果还是草莓?)
孩子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想吃的水果,而不是由父母强加给孩子,要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孩子自己选择的事情,会更乐于做好。
2.尊重孩子的努力。(期末考试的压力真的很大,我能感觉到你真的很努力。)
3.不要问太多而问题。(孩子放学回家:你回来了。就够了,不要问东问西,孩子想说自然就会说起,不想说起,我们也没有必要知道。)
4.别急于告诉孩子答案。(孩子抛出问题时,“这个问题问的真好,你是怎么想的呀?”)
5.鼓励孩子利用外部资源解决问题。(孩子问你题的时候:你们班级其他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你可以和他探讨一下。)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当孩子说自己梦想的时候:你想做科学家呀,那真棒!)
原则二:欣赏原则。
很多家长懂得要多夸奖孩子,但所有夸奖的话都会用“你真棒”“真不错”“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话代替,这样的夸奖孩子听多了会觉得很敷衍,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来夸奖孩子。
场景:夸奖孩子作文写得好。
夸奖三部曲:
1.描述你所看见的。(宝贝,这篇作文的笔迹非常工整,看得出来你写的很用心。)
2.描述你的感受。(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非常感动“… …把这一段读出来”)
3.把孩子值得欣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表示好品质的词汇。(宝贝,你真是一个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
在使用赞赏原则的时候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你的赞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与能力。(例如你如果夸你上高中的女儿天天刷牙,那么她一定会觉得你在羞辱她。)
2.夸奖时要避免过去的失误。(如果孩子的数学总不及格,考了八十分的时候你如果说“没想到你的数学也能得80分”孩子听了不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3.过度的赞美会扰乱孩子的积极性。(“你的数学学的真好,以后可以当数学家了”孩子会觉得有压力,因此积极性被扰乱。)
4.当你表达赞美时,孩子可能重复的做一件事。(即有些做多了并不好的事情,不要赞美。)
原则三:角色释放原则
孩子的角色就是你给孩子贴上的标签,也可以说是你给孩子做出的评价,很多时候,你说什么,孩子就是什么,这部分的技巧有助于帮助孩子改变以往被固化的角色和定位。
1.寻找和创造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是个很笨的人,协调性很差,但是爸爸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爸爸教会了我开车,虽然我是一个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人。)
2.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可以在打电话或是与他人闲聊的时候,说起孩子的好,孩子会认为那就是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他会努力向着那个形象靠拢。)
3.以身作则。(去发现一个你和孩子都知道的自己身上的缺点,找一个机会在孩子面前展现不一样的自己,这样孩子也会和你一同改变。)
4.记住孩子的特别时刻。(即孩子脱离了自身标签的时刻。)
5.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与期望。
以上就是昨天讲座的全部内容的整理,希望各位家人们有机会的话能够践行这些小小的方法和原则,不断尝试,坚持走在纠正沟通方法的路上,期待大家的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好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