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王丽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只要往前走,就能抵达目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这段话翻译比较难,如果直接翻译,就是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德,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德的人,这就已经很好了,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讨厌不仁的人,这就是在追求仁义的标准,不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人能够一整天都使劲让自己保持在仁的状态中,我没有看过真正力不足的人,也许有,但是我没有见过。”
这样的解读令人费解。接下来,我们来对这段话进行逐句拆解,先来解释“力不足者,”
孔子的学生冉求对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夫子您说的道,我是力不足,所以做不到,您有天赋,才做的到。”
很多人在聊天的时候,也会对樊登老师讲,“樊老师,您读书的本事我学不了,因为我没有你这样的天赋,”说这样的话,说明他想自我放弃了。
孔子说:“我一辈子没见过真正力不足的人,”真正力不足的人,往往是中道而废,在通往目标的途中就失败了,我们能够看到他在不断努力。只是他实在做不到,不得已才放弃,可很多人的情况是,根本还没有踏出第一步就放弃了,画地为牢,说自己做不到。就不在行动了。
在此,樊登老师把这个道理分享给我们这些读者,我们先问问自己,到底是真心想要去做,还是完全不想做,如果你发自内心的想表达到某个目标。就去行动,别再给自己找理由,认为自己力不足,所以一定做不到,毕竟无论怎么力不足,只要往前走,至少也能达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部分。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有个原则,如果有人能做到一件事,其他人就都能做到,比如,如果有人能把派背到小数点后一万位,而其他人大多只能背到一千位,这只不过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背,他们觉得后面一万位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说明很多事情人们都是能做到的,只是选择不做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就别推脱说自己力不足而做不了了,孔子说“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是开个小玩笑。说也许有这样的人,但他没有见过。这只是孔子轻松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从头看这句话,樊登老师的理解是“好仁者,”和恶不仁者,是两条修行的路劲,“好仁者”是见贤思齐,“恶不仁者”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好仁者”的做法是,当看到了一个比自己好的人时,内心会迫切的希望和对方一样,进而要求自己努力地向对方看齐,一个人真的喜欢仁这件事。就会这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