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是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特别是农村较为多见。有的地方还有哭丧词、挽歌。其中挽歌《蒿里》这样说:“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原创)老家的哭丧去年我大伯死的时候,我们兄弟俩都在天津上班。
大伯去世时82岁了,心脏不太好。那天中午到外面逛了一圈,回到家感觉不舒服,就让我大娘去叫大夫。等到大娘和大夫过来,大伯已经断气了。
大伯就这样死了,没见一个人,因为我们兄弟们都在外地。听说这个噩耗,当天晚上我弟弟开着车拉着我和弟妹,就回家了。
路上我妈打电话嘱咐我们,买些纸钱,进门儿的时候一定要大声的哭。要让街坊邻居都知道你们回来了,才算孝顺懂事儿的孩子。
其实大伯是个很小气的人,我长这么大没吃过他们家一口东西。因为他不孝顺爷爷,所以和我们家的关系也不太好。后来爷爷去世后,连宅子带地都让我大伯给占了。
我和兄弟成家以后,每年回家,都拿着东西看我的大伯大娘。 刚听到大伯死的消息,我就落泪了,毕竟是我的亲伯父呀。可我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大声嚎叫才算孝顺呢?
(原创)老家的哭丧按照我们那里的规矩,死了人要停丧五天才能入土为安的。这五天的时间,作为亲人的子孙,是一定要哭丧的。特别是有人吊孝的时候,要一直哭到有人拉才算孝子。
作为死者最大的儿子,必须披麻戴孝,在灵前门后守灵。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一帮孝子贤孙哭丧,而且声音越大越好,直到痛哭流涕为止。
然后第三天的时候,去火葬场火化。回来把骨灰装入棺材,这个仪式叫入殓。
晚上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到齐后。大概到夜里12点左右,前面两人抬着纸糊的轿子,后面众人跟着。这个时候是不能喊名字的,每人手里拿着一把点着的香,隔不远扔一支,嘴里还念念有词,一直到村外十字路口。
(原创)老家的哭丧然后众人下跪,把轿子和纸钱点着。烧尽后,众人磕四个头,拆身回来。但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哭的,而且照例要大声嚎哭。这个仪式叫送盘缠。好像是送灵魂上路的意思吧。
到了出殡这天,帮忙的街坊邻居就有30多口。有德高望重的管事先生和族长,把他们分配到各自的职位。有条不紊,各负其责。
而我们的任务,就当然只有哭丧了。头天晚上,我妈把我兄弟俩叫到一块儿。说一定要哭的,哭的眼泪越多越好,声音越大越好。
我说,老妈呀,我已经哭了好几天了,实在是不想干嚎了。我妈说,明天必须哭。哭不出来,就想想你自己难过的时候的事,也就哭出来了。
也别说,我妈这招还真灵。出殡的时候,我趴在大街上,想起我年轻时难过的苦日子,我昏天黑地一顿痛哭呀。几个人拉都拉不起来,满街看热闹的街坊邻居,都竖起大拇指。夸我比亲儿都强,真是个大孝子呀。
就这样,把我大伯埋了。然后封了个大大的土坟头。我偷偷用手机照照脸,发现眼皮都哭肿了。但回头看看我的叔伯兄弟,他更惨,眼睛哭红了不说,嗓子都哑了。
(原创)老家的哭丧我在想,孝不孝跟哭有关系吗?如果在老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甚至打骂,死了以后既使哭的死去活来又怎么样?难道就是孝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