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别有洞天芥子园(六)(https://www.jianshu.com/p/8919aea54b54)
文字/摄影 风之舞
李渔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并不满足于自娱自乐式的审美情趣,而是善于抓住时机,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将个人、小众化的生活方式与情趣传播给大众,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他是最早将文化视为产业并予以经营的文化人之一,堪称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先驱者。
建芥子园时,李渔就敏锐地察觉江南一带商业氛围日益浓厚,经济日趋繁荣,人们在富足的条件下,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
非常有经营头脑的他,积极顺应这一时代的转变,先后走了两步“棋”。第一步,开始把芥子园作为专门的文艺创作场所,并且针对观众喜好,创作通俗易懂的白话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练,并在江南开展巡回演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迈出了第二步,将目光转向了刊刻出版,创办了芥子园书铺。改造印刷技术,注重装帧设计,在与伪书、劣书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刻印《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热销名作,而且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自己的书铺印刻,基本垄断了当时的书市。
后来,“芥子园”书铺虽屡经转手,但李渔奠定的良好传统一直保持,使芥子园成为清朝出版业的著名品牌,沿袭两百多年。当下的很多图书收藏者还以收藏到芥子园印行的图书为荣。
可以想象得出,当年那个集作者、编缉、出版商、导演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李渔有多风光。他亦儒亦商,乐此不疲地在戏曲小说创作、戏班演出、书铺经营之间不停地切换着角色,既营利谋生,又逍遥自在,何等美哉!
为了让后人学会生活,把生活都打理得活色生香、韵味无穷,时年六十岁的李渔,在芥子园内写下了《闲情偶寄》。
在这本书里,他将生活艺术化,把文学、戏剧、艺术等各种社会实践,以及种植、营建、器玩陈设、饮食、声容等,无不纳入生活美学当中,归于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
《闲情偶寄》可谓汇聚李渔一生审美心得的作品,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后人又是如何评价它的呢?
(待续)
上图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