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驻足的时光读书
阿城的“三王”,生长在绝望中的希望

阿城的“三王”,生长在绝望中的希望

作者: 3c9053b8df77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3:51 被阅读7次

    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阿城的文字,似乎并无刻意的雕饰,往往以极其口语化的叙述,一点点地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故事本身似乎也并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总觉得都是一些当年的旧事旧物。

    可是,偏偏是这些旧事旧物,这些不事着意的叙述,无形间将一股股绝望般的气息,浸入心间,如同一场大雾弥漫,久久不散。

    我一直以为,文字也有王国维先生当年阐释人生三重境界的那种阶层感,从毫无新意,到匠心技艺,然后再回归到最初的无华朴实。就如同青原行思当年提出的参禅三境界一样: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中国人是喜欢“三”这个数字的,大抵是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沿袭下来的吧。所以我也就固执地认为写字也是要经历类似这种三个阶段的。初时,只会识字断句,于是能看懂就是一种窃喜。然后,开始沉浸在那种华丽而多彩的语句,所以就喜欢上了押韵而郎朗上口的语录体短句。再后来,才逐渐发现,原来最打动人心的,还是源自生活本身的一点一滴。

    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故事背景都是在上世纪的“十年文革”中,在各处上山下乡的轰轰烈烈运动中,三个“王”分别经历了自己的生死、救赎与成长。所有的讲述都是冷冷的、淡淡的,但是我们却分明能读出各种情绪来,在一个个文字的勾连下,带出各种难以抑制的情绪,溢满心底。

    无论是《棋王》中以一对十的象棋对弈场面,还是《树王》中放火烧山的那场遮天蔽日的燃烧,以及《孩子王》中王福手抄的那一个小本子,看似宏达的场面,其实都隐藏着一片荒芜和苍凉。

    读这三篇小说,总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落寞,抑或是绝望。在那个看似的荒诞年代,每一个劳动场面,其实无意间都被打上了一种时代的烙印。

    王小波是用一种近似荒诞的笔法,描绘着那个时代下人们混乱的内心。而阿城则是用素描般的笔触,一点点复原那个时代退却颜色后的近景。所以,掩卷之后,总还会有一种情绪久久缠绕,似酒浓烈、似烟缥缈、似雾弥漫、似粥粘稠。

    可是,那种落寞和孤单,总还不至于将自己吞噬,甚至只是以一种淡淡地雾化般存在。然后,慢慢地积攒起另一种情绪,以一种同样的姿势蔓延,终于占据了心间。这是一种希望,一种你可以清楚感受到的希望,如同骨骼的生长一样,一点点地在你的身体里绽放。

    与其说是“三王”是关于那个年代的反思,倒不如说是关于人心的度量。每一段时光,总有太阳投照下的阴影,也总有人会迷失在暗夜的无光中。但是,同样也总会有人在一点点的坚守着什么,或许刚开始时自己也未曾觉察,但是却一点点慢慢地积攒起力量。

    所谓苦难,无非是走着走着失却了方向。所谓坚持,无非是一直秉持了自我的那种决绝与固执。所谓希望,无非是比以往多了一分向往。所以,那些曾经淹没过内心的彷徨,又何止一人遇到过,又何止只会仅仅在一时。

    我想,这就是文字所能给予的力量,温暖、平实,流过心间,泛起涟漪、润透心底。这是我初读阿城,也仅仅只是“三王”。但是,我想,这并不妨碍以后慢慢触及阿城的文字世界。这三部小说中所传达的力量,会慢慢地浸润到以后的路途中,不经意地汲取。

    有些文字,喜欢触底反弹般的惊天动地。有些文字,喜欢静水流深般的淹没心底。有些文字,喜欢戏谑笑骂般的试图掩藏心迹。总之每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痕迹,用一贯的笔触,一点点的画出时间的线、岁月的影、心底的光。

    所以,阿城的“三王”,我把它看成是一朵蓝色的莲花,盛放在绝望中的希望,开得妖艳、迷离、别样炫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城的“三王”,生长在绝望中的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ka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