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趣味简讯息广东省广州旅游
广州有文化(一)漫步老西关

广州有文化(一)漫步老西关

作者: 魔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09:59 被阅读182次

    外地人说起广州,第一印象总是“吃”,觉得这是个“只要是长着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什么都能吃”的地方。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广州是个充满浓重市井味道的城市,与文艺和文化可谓毫无关联。

    可小喵想告诉你,广州绝不是文艺沙漠!这里有着充满岭南文化古韵的“老西关”,充满新文艺特质的各个创意园区,各具风格的博物馆、展览馆、独立书店,还有富有文艺小清新氛围的小洲村……

    从今天开始,小喵就领着大家从“老西关”出发,穿过广州城的大街小巷,一起来看看广州这些“有文化”的地方……

    东山少爷与西关小姐

    老广州有句谚语,“东山少爷,西关小姐”。

    意思是: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为官家子弟。东山洋楼,是民国初年一些华侨和军政官僚在广州市东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兴建的仿西洋别墅,引来达官贵人聚居,“东山少爷”就是由此而来。

    而西关自古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她们纤细的身段,软软的粤语,受过良好教育,有的还会些手工,尊敬长辈,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小喵就是一位出生在这里的“西关小姐”。

    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濒珠江,冬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在明清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

    平日没事的时候,小喵就很喜欢沿着这一带的龙津西路、多宝路、宝华路、恩宁路沿线走走,看一看沿路的大屋、窄巷、骑楼,逛一逛荔枝湾、龙津桥文塔、金声电影院、八和会馆、铜器一条街、窝在一所学校里的李小龙故居、詹天佑纪念馆等,当然少不了尝一尝沿路好吃的譬如竹升面、陈添记鱼皮、南信双皮奶。

    比起“上下九”的热闹繁杂,这里有一种安静恬然的味道,更接近我童年记忆中的,那个巷子里总是弥漫着“粤曲”小调和“讲古”声的“老西关”。

    “艺术”陈家祠

    我们今天的“西关”漫步,就从走出地铁后遇见的陈家祠开始吧。

    陈家祠堂坐落于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来这里一定要看看它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

    这些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不是节假日的时候,这里还是个消暑发呆的好去处。坐在中庭的鸡蛋花树下,有凉风习习,若手中还有一卷书,妙哉。

    “骑楼”——广州的城市印记

    从陈家祠向西走大概一个站,从荔湾路口左转,就到了龙津西路。这一带有最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和“西关大屋”。

    关于骑楼,广州人对它再也熟悉不过了。旧时在骑楼底,孩子们弹棋、拍公仔纸、跳橡筋,大人饮茶乘凉、开铺做生意。过去广州没有高架桥,刮风下雨,人们都站在骑楼下避雨……广州素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从南洋回来的广东人建商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由于骑楼具有合适的空间尺度,给行人有安全感的心理功能,所以骑楼便产生全天候的商业功能,并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可谓是中西合璧。

    骑楼对于广州来说,就好像北京满洲味浓重的四合院、上海雅致的石库门小洋楼,都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和印记。

    如今,当我们游走在那些骑楼街巷时,似乎还能慢慢回味起老广州古老而深邃的似水流年。在骑楼的前世记忆里,是老广州货如轮转的商业繁华。

    西关大屋的“三件头”

    西关大屋多藏身于弯弯曲曲的小巷内,需要你慢慢寻访。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大门“三件头”是西关大屋最具有特色的构建之一。首先,临街的第一扇门叫矮脚吊扇门,是四扇对开的小折门,门扇上部是各种图案的术雕通花,精美别致。这扇门对外街它是一个屏障,对内屋则既可保证屋内的隐私性,又可通风采光。

    趟栊是大门三件头里的第二件,位于矮脚吊扇门之后。趟栊是栅栏式拉门,由大圆木横向开合组成,横木的数目为单数,据说是因为民间传统习惯以单数为阳数。门上部设有轨道,下部装有滑轮。夏日炎炎的时候,可以打开大门关起趟栊,让凉风阵阵穿堂而过。

    趟栊之后是大门扇,多用坤旬木或樟木制造。广州的气候湿热,容易滋生白蚁,而坤甸木和樟木材质硬重,抗蛀力强,且不怕潮温,不易腐蚀,做成的门扇不易变形。

    跨过三道门,就是门厅,然后到茶厅,第三间才是正厅,再到头房(长辈房),然后是二厅(饭厅),最后是二房(尾房)。三门三进,使得封建等级制在西关大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厅与厅之间有小开井,靠天窗采光,大屋两侧为挂廊,屋内两条青云巷,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偏厅客房,最后是厨房。有的西关大屋还有小花园,栽种花草,设置假山鱼池以供玩赏。

    今天在西关,找到有趟栊门的大屋不难,但通常很难进去,就算进去了,屋内的陈设布局大多已经面目全非,现代化的电器和家具取代了旧日的陈设,有的房子甚至被几家人分割得七零八落,很难看出原来的格局。

    作者介绍:

    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

    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浏览更多魔小喵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网易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一点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州有文化(一)漫步老西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msjttx.html